
《天津日报》第10版以《天津工业大学一体化服务平台助毕业生办结手》对我校做了报道
2020年5月20日《天津日报》第10版以《津城高校多措并举打好毕业生抗疫就业战 投递最美的青春简历》对我校做了报道。现将全文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津城高校多措并举打好毕业生抗疫就业战 投递最美的青春简历
本报讯(记者姜凝)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万千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疫情突发,毕业生实习求职都会受到影响。据了解,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74万,天津高校毕业生超过17万,当前正处于应届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关键节点。
以往4月是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的密集期,而今年受疫情影响,许多“面对面”模式的“春招”线下招聘会取消,打乱了不少大学毕业生原本的求职计划,也让高校的就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4月23日,教育部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表示当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时期,要努力开拓就业渠道、创新开展“就业+互联网”服务、加大网上招聘力度、加强就业指导等,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近期,我市各高校通过“空中宣讲会”、“云就业信息发布”、在线投递简历、线上面试、线上双选会等方式,多措并举助力毕业生精准择业、顺利就业,全力以赴支持应届毕业生打好抗疫就业战。
好点子
尝试创业要做好充分准备
此外,也有部分毕业生想尝试自我创业。如今数字技术平台不仅降低了创业成本,而且创造了大量的创业机会。但采访中,创业者和创业导师均提醒:所有想创业的人,必须审视自己是否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创业肯定比就业更辛苦,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二是创业必须有所专长,有服务精神。
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6级学生李宇鸿,从2018年开始一直在参加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的比赛,由此走上创业道路。在他看来,创新创业的门槛比较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储备和创新能力。“我在大三不到一-年的时间,几乎有比赛就去参加,当时光冠军就拿了六七个,就想通过一个个项目锻炼自己的能力。”李宇鸿说,他经过对目前招聘及就业形势的了解,认为用人单位对学力是很看重的,“商场如战场,没有挂科补考,所以大学期间是最好的阶段,你可以多接触些不同的事,边充实自己的能力边找出自己的定位,还可以通过同学较快组建自己的团队,另外老师、学校也会给很多资源、政策支持等,在这个阶段试错的风险是最低的,要勇于尝试。”
“尽量选择和大学生有关或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样创业成功率会高些。”天津商业大学艺术学院工业设计1601班学生罗东从大一就开始创业,开过娃娃机创意店,也经营过餐厅,还创建了“薛定谔宇宙概念”零售商店和“潮流商城福APP线上电商平台,单店年营业额达100万元。他以自己连续创业经历表示,因为社会经验不足、资金不充裕、容易眼高手低等,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其实不高,尤其面向社会的创业会更难。他创业中最艰难时,身上只剩下几十块钱,借钱发完员工工资和交付房租等费用,还一度靠朋友救济度日,咬牙坚持了半年才终于从亏损做到了一个月达十余万元的营业额。“创业前期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尽量不要花太多父母的钱,如果有创业想法,一定要跟老师沟通。创业总体来说主要是三件事:找人、找钱、找方向。所以尽量借助学校平台,包括参加创业比赛、老师指导的项目,从中学习创业经验、组建团队、挖掘资源,确认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然后不断发展。”罗东说。
“希望有志创业的学生们,尽早思考自己是否适合创业。趁年轻去创业,越早跳这个‘坑'越好。”工大创业与营销学教授姚飞说,创业成功,除了个人能力,包括执行力、领导力,最重要的是能否真正把握住机会、团队、资源这创业成功三大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高匹配,“比如疫情期间,很多人待在家里,有些人就思考怎么为社会服务,例如做些口罩,解决家里人、周边亲友的需求问题,或者有些人做网课,这些都是创业机会。不管逆境还是顺境,真正的创业者-定会尽力抓住机会。姚飞提醒,创业不可避免要经历失败,创业者需勇于尝试,并有足够耐心和毅力去;坚持,在失败中不断试错、反思,成功概率才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