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新闻网丨沂蒙精神代代传 | 沂蒙精神激荡大学校园

发布时间:2025-11-26文章来源:浏览次数:10



沂蒙精神代代传 | 沂蒙精神激荡大学校园

沂蒙精神激荡大学校园

琅琊新闻网讯“《沂蒙山小调》的旋律一响,仿佛瞬间穿越到那段烽火岁月。‘一门三英烈’的故事更是让我红了眼眶,这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1124日,渤海之滨的天津工业大学校园内暖意融融,随着经典红色旋律奏响,莒南县校地才企融合发展大会暨沂蒙精神宣讲进高校活动拉开帷幕,来自校地双方的领导、师生、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赴一场红色精神传承与校地协同发展的盛会。

活动现场,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精心编排的情景剧目成为传递沂蒙精神的生动载体,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从莒南大地走进高校校园,引发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坊前镇聚将台村村民刘永良,将三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三英烈之父”的无私奉献与家国情怀,通过演员的演绎直抵人心;涝坡镇东店头村的一级战斗英雄曹玉海,三次报名入伍、在抗美援朝战场壮烈牺牲的铁血担当,让不少师生湿了眼眶;大店镇后王庄村一等功臣王成龙,“学霸”投身军营,23岁时为救战友英勇献身的青春壮举,更让人深刻体会到“舍小家为大家”的赤诚初心。

 “这些故事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鲜活的精神坐标!”饰演烈士王成龙的演员代秀洋在后台动情分享,作为文艺工作者,能用作品宣传家乡英烈、传递沂蒙精神,既是使命也是荣耀,“希望能通过我的演出,让同学们读懂军人守护家国的信念,让新时代沂蒙精神在青年学子心中扎根。”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闫薪宇同样深受触动,他表示,情景剧的真实表达、细腻演技,搭配贴合历史的现场布局与服装,仿佛让人与革命先烈展开跨时空对话:“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沂蒙精神将成为我们追逐民族复兴梦想的力量源泉。”

精神传承与发展赋能同频共振,是此次活动的鲜明特色。在红色宣讲之外,一系列校地才企合作举措同步落地:天津工业大学与莒南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驻津高校专家与莒南县内企业精准对接,多项合作协议的签订为企业技术升级、高校成果转化搭建桥梁;企业专场招聘会与优质农产品大集同步开展,既为天工大学子提供了扎根基层、服务地方的就业机会,也让莒南特色农产品走进高校,打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

更值得关注的是,莒南县驻天津工业大学高校引才联络站正式揭牌,“青鸟驿站”同步成立,为莒南招才引智、高校人才就业搭建起长效平台;活动还为“产业链博士团”顾问、“候鸟专家”颁发聘书,借助高校智力资源为莒南产业发展“把脉”。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王默涵感慨道:“从红色精神学习到校地合作签约,我看到了‘双向奔赴’的力量,新时代青年更要在学习中磨炼意志,用青春之力传承红色基因。”

校地才企融合,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也是“教育赋能地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据了解,此次合作将以产业、科研平台为纽带,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天津工业大学将发挥学科、人才、技术优势,推动更多先进科技成果在莒南转化应用;莒南则将依托地方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为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场景。双方将在党建共建、人才引育、政产学研用融合、文化传承创新等领域深化合作,实现“校地双向赋能、彼此成就”的共赢。

精神如炬,照亮前路。当沂蒙精神的红色火种在天津工业大学的校园里点燃,当校地合作的蓝图徐徐展开,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不仅让红色基因在青春一代中焕发新的生机,更为教育与地方协同发展、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写下了生动注脚,携手书写校地同心、共谋发展的新篇章。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作金 通讯员 田家铭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