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丨模特驾驭“表现力” 公众追求“活人感”T台秀场如何应对“AI考验”

发布时间:2025-10-31文章来源:浏览次数:10



模特驾驭“表现力” 公众追求“活人感”

 T台秀场如何应对“AI考验”

记者 张译丹

今年以来,AI(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日趋大众化,在时尚文化领域的表现备受瞩目。在近期举行的IMC上海国际模特大赛中,“AI硬照动态化”环节成为焦点。该环节依托赛事专属算法,将选手的平面硬照转化为具有“流动生命力”的动态影像,通过AI光影渲染增强艺术表现力,成为检验选手镜头表现与AI适配度的创新试炼场,尤其受到国际经纪公司评委的重视。当AI撑起时尚文化的“半边天”,它究竟会成为新生代模特的“得力助手”,还是职业道路上的“竞争对手”?

天津工业大学服装表演专业的大一新生龙奕遥夺得本届IMC上海国际模特大赛国际T台冠军。虽然是初次接触“AI硬照动态化”环节,但当她走上虚拟场景舞台时,仍可以凭借对时尚文化的深刻理解,对科技感、未来感的精准把握,展现出新生代模特的锐气和生命力。龙奕遥面对“AI考验”的卓越表现,离不开她对新技术的好奇心、求知欲,更离不开时尚文化科技化浪潮的洗礼。这位18岁才开始接受模特训练的女孩,对AI技术并不陌生。在大学里,她和同学们早已将AI工具融入日常学习——当专业课老师布置特定主题的拍摄作业时,他们会尝试用AI生成图片来进行更好地呈现。“把自己的照片和指令输入‘豆包’之类的AI程序,就能生成不同背景、不同神态、不同角度的照片,确实很方便。”龙奕遥也表示,大部分成片看起来“死板”“不太像真人”“有些细节很诡异”。尽管对技术未来抱有期待,但她相信:在需要真实生命力与灵动表现力的模特行业,AI目前仍难撼动真人的核心地位。

面对AI技术新浪潮,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思分析:AI人像摄影的优势在于“效率高、速度快,能根据客户需求随心所欲地进行调整”,但其成品仍存在明显瑕疵,因此往往集中应用于追求“短平快”的电商及营销领域;而当人们对摄影作品、视觉体验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时,AI生成的模特和照片,就无法满足观众所需要的“高级感”和“沉浸式体验感”了。陈思表示:“专业模特需要根据设计师的理念对服装进行二次创作,这种建立在天赋、经验和专业素养上的创作能力,远不是技术手段所能轻易取代的。”

AI成果不断涌现的今天,“活人感”反而愈发受到重视。陈思表示,AI技术已在时尚行业多领域迅速落地,因此服装表演专业教学也需与时俱进,既要回应大学生对新技术的求知热情,更应聚焦于“强化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叙事性情境构建能力”,着力培养“人工智能尚不具备的素养与创造力”。龙奕遥的经历或许正是这种“真人优势”的印证,尽管在“AI硬照动态化”环节大放异彩,但她夺冠的关键,依然是AI无法复制或生成的表现力以及在T台上步步生风的“活人感”。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