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同题异构: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 ​

发布时间:2025-10-10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丹浏览次数:10

近期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育人专项,组织课题组成员汇文中学和万全第二小学思政课教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主题,开展多次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以“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深化学生对“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理解,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课题组通过对不同学段学情的分析,同题异构,精心设计了各学段实践教学方案。老师们分别组织学生前往实践教学点位开展现场教学,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大学学段从天津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入手,组织学生前往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和棉3创意街区两处实践教学点位开展现场教学,引导学生领会城市发展变迁和民生保障之间的关系,深化对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认识。



高中学段选取汇文中学文化墙和校史长廊作为实践教学点位开展现场教学,从汇文中学的文化精神和传承入手,引导学生领会“文化惠民”的深刻内涵,自觉将对自强精神的传承,转化为积极参与文化惠民的实际行动。



初中学段从天津红色文化资源入手,组织学生前往成都道杨十三故居开展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红色资源的利用与民生发展的关系,领会我们党的民生保障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在于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小学学段从校园基础设施改造这一民生工程入手,通过校园之旅,引导学生关注校园里的民生小事与国家民生保障举措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爱学校、爱社会、爱国家的感情。

围绕同一主题,根据大中小各学段不同学情,探索螺旋上升的“行走的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大中小实践育人一体化路径有益尝试,进一步加强了各学段教师的交流,提升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实效。学生普遍表示,“行走的思政课”将教材中的理论变得可见、可听、可感、可触,加深了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解,更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用知识和双手,为共同绘制民生发展的美好图景贡献力量。

(审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聂丽琴 编辑:党委宣传部 张莘苑)

图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