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云丨近半年补种20万株花卉,城市花景为何屡遭“顺手牵花”?
本是装点城市街景的鲜花,却屡屡被“顺手牵花”者据为己有,让美景难以久留。昨天,记者从市城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获悉,今年5月至10月,全市花卉补种量超过20万株,其中大部分原因是有人偷拿或破坏。这一数字发人深省——城市的美丽不只在于精心布景,更有赖于每位市民的自觉守护。
花开满城: 鲜花让城市更有颜值
为打造幸福宜居城市,今年我市启动了大规模城市美化工程。市园林集团、市城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等部门联合在43条重点道路、21座桥梁等区域布置了灯杆花篮2681组、桥梁花箱16637个、道路花箱1081组。
漫步在友谊路、宾水道等主干道,或途经中石油桥等地,由百日草、孔雀草、大花海棠等花卉组成的彩色画卷扑面而来。经过专业园艺师的精心搭配与养护,这些花卉景观成为“街头打卡点”,让城市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
花下之忧: 城市文明的一道伤疤
然而,美景之下,“顺手牵花”现象屡见不鲜,其普遍性与严重性超乎想象。
“‘丢花’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我们像是在‘与盗花者赛跑’。”市城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张勇坦言,“有的花箱被拔得只剩几株,让人心疼。”
数据显示,全市3243个道路花箱中,逾九成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偷拿或破坏,其中昆仑路、大沽南路、卫国道等成为“重灾区”。个别行为甚至从“拈花”发展到“偷土”。据记者观察,涉事者多为老年人,也有年轻人参与,行为多发生在傍晚或夜间监管薄弱时段。
张勇说,近日巡查员在巡查至大沽南路时,发现一名约40岁、驾驶路虎车的女子将车停在路边公然拔花。“我们立即上前劝导,她却轻描淡写地说,‘就几株花,放回去就是了,没什么了不起。’”由于单次案值较小,工作人员只能现场教育。
高成本守护: 公共资源正被透支
为应对“丢花”问题,城市管理部门被迫投入大量额外成本,建立起“巡查—上报—补种”的应急机制。据介绍,园林部门每天派出4组巡查人员分片巡检,并配备10辆厢式货车和50名施工人员,主要在夜间进行补种,确保次日景观完整。“夜间补种”已成为园林工人的日常工作。
法律警示: 偷花不是“小事一桩”
河东警方提示:公共景观花卉属于公共财产,任何人无权擅自损坏或盗取。这种行为不仅违背社会公德,更可能触及法律底线。
天津合华律师事务所主任赵华指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盗窃公私财物可处拘留并罚款;而刑法将“多次盗窃”列为入罪条件。“即使单次价值不高,只要多次实施盗窃行为,也可能构成刑事犯罪,面临有期徒刑等处罚。”她说。
文明共建: 让鲜花与公德同行
城市的美丽不仅要靠绿化建设,更需文明意识的滋养。天津工业大学教授韩其峰指出,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于高楼林立和花团锦簇,更体现在市民对公共财物的尊重。“守护公共花卉,表面是守护‘颜值’,实则是守护公德心与社会契约。”他强调,“‘增绿添彩’是为民服务,但这份美丽需要全体市民像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去珍惜。”
这场围绕20万株花卉的“保卫战”,付出的不仅是人力与成本,更是对城市文明的考验。城市建设硬件可以快速更新,但与之匹配的文明素养还需点滴积淀、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