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丨本周晴热回归!进入三伏天,注意做好防暑降温

发布时间:2025-07-21文章来源:浏览次数:10



本周晴热回归!进入三伏天,注意做好防暑降温

昨天,津城迎来近十年来最短“三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来了。暑热发威,根据最新气象监测信息分析,本周晴热回归,闷热感明显。

入伏首日,我市迎来降雨,截至昨天16时,全市平均降雨量15.2毫米,最大降雨量46.3毫米,最大小时降雨量24.2毫米,均出现在宁河区大北涧沽独立站,中心城区平均降雨量21.2毫米,最大降雨量30.2毫米,出现在河东区云丽园。

降雨带来短暂清凉,但晴热很快回归。本周预计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迅速回升,湿度较大,闷热感明显。其中,21日到24日,市区最高气温在33℃34℃25日到27日,晴热继续升级,届时市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5℃36℃

气象专家提醒,进入三伏天,中暑风险升高,市民需做好防暑降温,特别是老人、儿童、户外工作者、慢性病患者,更要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如有不适及时休息就医。(天津日报记者 苏晓梅)

市防汛办联合市应急局发布汛期安全提示:对流天气多发 关注气象预警信号

我市目前已正式进入“七下八上”汛期,昨日全市大部分区域都有降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与市应急管理局发布汛期安全提示。汛期强对流天气多发,易出现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请密切关注属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预报信息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提前做好安全防范。

防范山洪地质灾害

请不要在山区沟谷、河道滩地、泄洪道等区域逗留。居住在易受山洪、地质灾害威胁等危险地带的人员,要提前了解当地转移避险信号、路线和安置地点。

当遇到灾害时,要坚决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安排,积极主动地配合转移,确保自身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防范雷电大风 减少外出

雷电天气,应尽量减少外出。居家注意关闭门窗,尽量不接打电话。如在户外,要就近躲到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切勿在树下躲雨。

遇大风天气,公众应自觉清理阳台杂物,防止物品坠落。外出时远离广告牌、电线杆、树木、临时搭建的建筑物,避免被高空坠物砸伤或被刮断的电线触及受伤。

强对流天气对农业设施、农作物的生长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农村地区要提前采取加固设施大棚,遮盖保护农作物等措施。汛期,中小河流、中小水库、淤地坝和低洼易涝等高位区域要加强巡查防守。涉山涉水景区也要提前做好防范应对。

强降雨期间,居民请减少非必要个人外出,警惕井盖、下水道、排污井,避免因积水导致的井盖松动而发生意外。远离水浸或裸露的电线和灯杆、电箱等带电设施,防止触电。(今晚报记者 李文博)

同等材质衣服颜色越深 防晒效果越好

炎炎夏日,究竟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防晒效果更好?通过对一些市民的采访,大家普遍认为浅色衣物更防晒,“天热的时候深色的感觉太沉闷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兆鹏表示:“同等材质,其他参数都相同的条件下,颜色越深,防晒效果越好。红色最好,其次是黑色或藏青色,再次是橙色,然后是深绿色。浅色系的衣服能反射部分可见光,但是它对于紫外光的透射率比较高,紫外线直接作用到皮肤上了,减弱了防晒的效果。”

衣物的防晒效果除了跟颜色有关,不同的织物、材质,防晒效果也有不同。亚麻、棉质和真丝,这些衣料穿着都挺凉爽的,那它们的防晒能力如何呢?夏兆鹏介绍:“棉麻纤维吸湿性比较好,所以说人们穿上以后舒适感比较强,它对于紫外的吸收,相对于其他天然纤维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出汗比较多浸湿的情况下,防紫外效果会有所降低。真丝材料的亲肤性比较好,但是它与棉麻相比防紫外效果会差一些,穿着真丝衣服的话,建议大家涂抹上防晒霜。”

涤纶、锦纶等合成纤维防晒性能更强,市面上大多数防晒衣是这类合成纤维材料。夏兆鹏表示:“挑选防晒衣建议大家看一下标识,UPF值大于50UVA的透射率要小于5%,才叫防紫外线产品。” (今晚报记者 薛晶 李欣)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