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日报客户端丨“实验室”开进村庄 工科学子用科技钥匙叩响乡土心门
发布时间:2025-07-11文章来源:浏览次数:10
天津宝坻区董官庄村的夏日,空气里飘荡着童言稚语的惊叹。智能小车灵巧地避开障碍物,循着轨迹前行,孩子们争相探出脑袋:“它咋自己会拐弯?”来自天津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津津乡荣”实践团的学子们,正将实验室的精密图景,铺展在村中一隅,用科技钥匙叩响了一扇扇质朴心门。
在社区小课堂上,智能车模型制作、魔法般的理化实验、变废为宝的环保创作……应有尽有,“理论讲解+实践操作”让每个孩子都成了小小创客。试管里变幻的色彩、帆布包上天马行空的涂鸦、3D打印的精致小物、嗡鸣升空的无人机模型,琳琅满目的作品里,科技之真与教育之善悄然融合。
科技的温度并未止步于课堂。镜头温柔地对准村中长者,“银龄记忆”公益摄影活动凝固了他们温暖的笑纹。实践团成员扫码、定位、拍照……智能手机不再是冰冷的屏障。“拍得好看,还教我们用手机看天气、打电话,真是贴心!”一位老人攥着志愿者的手,激动里满是信任。
社区文化空间里,“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成果展”搭建起一座流动的科普桥梁。智能车技术、学生创意作品、饱含深情的乡村影像纪实,共同构筑起“看得见、听得到、玩得起”的互动空间。村民们在模型前亲手尝试,在熟悉的影像中回味乡愁。“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小车,它会自动避障!”学生志愿者介绍时眼中闪动的光,让村民们真切触摸到科技脉搏。
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青年学子在乡土深处校准了价值坐标。“我们有责任把时代机遇转化为成长动能,把课堂所学化为服务所能。”实践团负责人刘紫萱在总结中写道:“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巷陌,我们的青春,正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沃野上拔节生长。”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艺钊 见习记者朱斌 通讯员杨润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