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丨京津皖新四地大学生相聚新疆和田话青春

发布时间:2025-05-07文章来源:浏览次数:10



京津皖新四地大学生相聚新疆和田话青春

新华社客户端乌鲁木齐56日电(记者王泽宇)今年五一假期,来自北京、天津、安徽和新疆四地36所高校的209名优秀青年学子齐聚新疆和田,参加“青春和田行·首届京津皖新大学生文化交流周”活动(下称“青春和田行”活动)。四地青年学子沉浸体验和田灿烂厚重的文化历史,亲身参与和田沙漠植绿的生态实践,切身感受和田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大美新疆,名不虚传

来自安徽大学的徐杨清昕毫不吝啬对新疆的溢美之词:“以前常听人们说‘大美新疆’。来到这里,我发现‘大美新疆’风景优美,人文更美。”

 51日上午,“青春和田行”活动在和田地区博物馆正式启动,四地青年学子踏入探索和田文化的第一站,参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和田历史文化陈列展览”。展览名取自和田地区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护臂上绣有迄今为止新疆发现的最早的“中国”二字。

走出博物馆,文物化为舞台上的信使。51日当晚,四地学子在和田影剧院集体观看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为创排灵感的舞剧《五星出东方》,跟随演员共同穿越到千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上,见证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动人佳话。

天气火热,真情更浓

 52日上午,和田县第四小学的小学生与四地学子来到和田地区和田县问勇路,聆听讲解员讲述陈祥榕等战士为国捐躯的光荣事迹,携手向英烈敬献鲜花。

 12岁的阿米娜·吐送买买提很早就画好了一幅陈祥榕的素描像,和鲜花一道献给英烈。提起陈祥榕,阿米娜充满敬意:“老师给我们讲过‘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故事。陈祥榕是为保护新疆而牺牲的戍边英雄,我们要感谢他不怕牺牲的精神。”

献花仪式结束后,大学生与小学生两两一组,在路边草坪上席地而坐,畅聊理想、互赠寄语。“和田的天气火热,小朋友的真情比天气更火热!” 天津工业大学的薛钰川感慨道。说话时,就读五年级的热孜亚·伊敏托合提紧紧挨坐在薛钰川身边,郑重写下“长大后想当法官”的愿望。

防沙治沙,植绿大漠

 52日下午,四地学子前往和田地区和田县防沙治沙站,了解红柳、白榆、胡杨等常见防沙治沙的适生植物及相应种植技术,并亲手种下抗旱耐碱的油莎豆。在当地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四地学子分组种植固沙草方格,拼筑成“青春中国”式样的主题标识带。

站在沙漠中蔚然成行的白榆林旁,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胡馨月难掩激动:“亲眼在沙漠中见到绿洲,更感震撼,也更能体会防沙治沙的不易。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为防沙治沙付出了很多努力。”

抵得了风沙、耐得住盐碱、留得下绿意的固沙植物,让清华大学的赵镛馨想到了各省市的援疆干部。她说:“他们像这些植物一样,扎根在新疆大地上,为了祖国坚守边疆,他们情系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53日,四地学子来到和田地区于田县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全景式地了解维吾尔族库尔班·吐鲁木大叔的生平事迹。库尔班大叔曾为摆脱奴役生活,在荒漠里度过17年“野人”生活。新疆解放后,库尔班大叔分到了耕地,住上了房屋,始终勤恳工作,怀着一颗“骑着毛驴去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朴素心愿。19586月,当选劳模的库尔班大叔来到中南海,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从纪念馆影片中看到库尔班大叔一片忠诚心向党的故事,首都师范大学的郑葭荑深受鼓舞:“旧社会的苦难没有压垮库尔班大叔,是党的光辉让他重获新生。” 郑葭荑表示,库尔班大叔感恩报国的一生,正是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写照。

 54日,四地学子来到和田地区皮山县垴阿巴提塔吉克民族乡,与垴阿巴提边境派出所民警同走巡边路,亲身体验民警巡边工作的艰辛。夜晚,大学生们留宿在塔吉克民族乡,品尝塔吉克族传统美食,听当地群众讲各民族共同守护边境的故事。“同走巡边路让我们把抽象的爱国情感转化为对具体行为和责任的认知,” 现于和田地区墨玉县第四小学支教的林文情不自禁地感叹,“我度过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五四青年节。”

五一假期的和田之行短暂而充实,四地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热土,在沙漠播撒绿意,到边境体悟忠诚。这场跨越千里、相聚和田的青春对话,让各地学子心贴得更近、手握得更紧。(完)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