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市场报》第1版以《自强之星用比赛检验创新》为题对我校做了报道

发布时间:2017-02-14文章来源:浏览次数:405

2017214,《中国技术市场报》第1版以《自强之星用比赛检验创新》为题对我校做了报道,现将全文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自强之星用比赛检验创新

——记天津工大纺织学院学生袁小婷

本报记者 张熙 通讯员 滕堃玥

近日,在由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主办的2016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中,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2013级创新班学生袁小婷,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荣誉称号,同时也是2016年唯一获此荣誉的天津市在校大学生。

袁小婷,1993年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女孩,2013年毕业于衡水二中,带着梦想考入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作为一名学生,她坚信努力学习是大学中应该持之以恒的事情,她的理想是将来成为一名纺织工程复合材料方面的专家,为纺织领域贡献一份力量。

20139月,带着求学的梦想与对未来的期待,袁小婷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学府。她一直对纺织行业充满兴趣,因此纺织工程专业是第一志愿,后经过学习与了解,专业的魅力让她更加喜爱这门传统的学科。在身边很多纺织学生认为专业没有发展前景,就业率一般的时候,她却表现出了真爱。

在大一的时候她参加了拔尖创新人才计划,从大二起,便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实验室生活,科研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朝六晚十,甚至更早地起床更晚地休息,是她的日常,不期周末、不盼假期,专注于认真思考、努力钻研,她不仅在本科课程中成绩优异,更是熟练掌握了多项实验技能并能熟悉运用多种科研分析软件。

2014年,袁小婷开始钻研第一个项目,聚苯硫醚/间位芳纶/密胺纤维混纺纱性能的比较研究,利用聚苯硫醚、间位芳纶、密胺三种纤维为原料,纺制了四个不同比例的混纺纱,对比了纱线的条干、毛羽和断裂强力等基本性能,实验结果为作为高温滤料用纱在除尘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并且在2016年,她以第一作者在《天津纺织科技》上发表了论文《聚苯硫醚/间位芳纶/密胺纤维混纺纱性能的比较》。她说这个项目让她对纺织这个专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此外她还发现了一些局限性,纺织专业要想实现突破,必须要有一定的交叉学科思想。

袁小婷对自动控制交叉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她说在上机电一体化第一节课的时候,她便对纺织行业的突破有了新的想法,于是她开始在课余时间学习控制方面的知识。之后她跟着纺织学院数字化实验室的老师开展大创项目静电纺纳米纤维数字化纺纱机开发,并成功申报为国家级。该纺纱机采用PLC为控制器,触摸屏为人机界面,通过芯纱前处理、纺丝、后处理、卷绕等步骤,该纺纱机可方便地制备出具有一定强力、易于二次加工的静电纺纳米纤维纯纺纱或包芯纱。制备的纳米纤维纱线通过机织、编织、针织等方法进行二次加工后,可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药物控释、过滤、催化、电池、传感器等领域。基于理论成果,袁小婷申请了两项专利。

研究出成果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检验自己的成果是否有发展前景,是否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是她更想得到的答案,她决定参加创业比赛检验真金。在赛达杯创新创业比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中,她的项目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并且为了更好的检验成果,她还作为项目负责人参加了大学生服务企业的项目,她和团队将该纺纱机进行了企业模拟,在企业中运行非常良好,该纺纱机解决了静电纺不能连续化生产的问题,为纺织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实现了纺织领域的一个突破。

在师生合作项目人发纤维纱的研究中,所有人都认为没有研究价值的时候,她坚信自己的想法没有错,她参与了实验的所有流程,从材料的收集到纺纱最后再编制成独特的人发这所有过程都是她自己亲手完成的,为了证明自己,她经历了两天两夜不休不眠的奋战,当她带着两项专利去申请的时候,带来的不是往常的不屑与忽视,而是无数的赞美。在这个项目中使人们废弃的头发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也使她对科研变得更加的执着与热爱。

目前,袁小婷收到了北京大学直博生录取通知。如果有一天具备回天津工业大学任教的能力,她说她一定会毫无疑问地返回这里,带着对母校和老师感恩的心,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继续传授下去,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