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宏网丨天津工业大学膜技术孵化集群:科研“富矿”产出产业“真金”
中宏网讯 从实验室的烧杯与试液,到遍布30多个国家的膜组件;从一篇篇学术论文,到解决百万吨级水处理的工程奇迹——天津工业大学用二十余年时间,书写了一段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动篇章。
“2003年至今,学校孵化的膜相关企业已有53家,其中天津有25家,形成了以天津为核心,覆盖全国多个省市的产业布局。”天津工业大学在校孵企业对接会上透露的这一数据,勾勒出一条从学校实验室到产业化市场的清晰路径。
这些企业主营业务高度聚焦,涵盖膜材料研发、膜设备制造、膜工程应用,以及环保水处理、新能源、气液分离、海水淡化等关键领域,充分体现了天津工业大学在膜技术全产业链的创新引领作用。
国家级平台支撑: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创新跃迁
天津工业大学在膜技术领域拥有深厚的科研积累,其孵化的企业群体直接受益于此。
从企业规模来看,注册资本从10万元至上亿元,既包括初创型科技企业,也不乏规模化发展的行业标杆,上市公司“天津膜天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津膜科技)”更是天津工业大学孵化企业的标杆,展现了学校孵化体系对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的精准支持。这些企业主要由天津工业大学的教师团队、校友群体以及原津膜科技的员工创办,充分彰显了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的显著成效。
做为行业标杆,天津膜天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可追溯至1974年成立的天津工业大学膜分离研究所,这里是中国第一支中空纤维膜组件的诞生地。“公司在中空纤维膜领域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前列。”津膜科技董事长、总经理范宁表示,公司与天工大合作联合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水专项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获得国家奖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日内瓦发明奖金奖银奖各1项。
2025年,由天津工业大学牵头,与津膜科技、浙江工业大学合作获批建设“先进分离膜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标志着学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实现新跨越。目前,实验室正在聚焦国家“双碳”战略与制造强国建设需求,持续深化“膜设计-膜材料-膜装备-膜应用”全链条创新,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国家膜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战略支撑。
多维赋能: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
天津工业大学构建了多层次的成果转化平台体系,打通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通道。
学校高度重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以膜领域为例,学校开设10余门膜特色课程,多年来已形成膜材料、膜工艺、膜装备、膜检测等多领域系统教学体系,是全国培养膜专业特色人才数量最多的高校之一。人才培养过程中实习、实践、竞赛等环节都与校孵企业紧密联系,部分学生毕业后定向输送至校孵企业,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团队建设双向赋能。
2014年,学校搭建的创客空间服务平台,累计组建了1323支创新创业团队,连续六年获评国家A级高校众创空间。
“学校通过构建多层次平台、整合优势资源、产学研协同驱动等方式,助力学校科技成果落地孵化并扶持校孵企业发展。”天津工业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亮介绍。
学校在西青区和津南区建立的精武研究院和津南研究院,为教师创办企业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撑,两个研究院共孵化34家企业。2015年在精武研究院注册成立的天津海派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年营收已过亿。
天津美天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成立,创业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如今的先进分离膜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目前天津美天水环境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水膜与油膜的膜技术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申请发明专利19项,“国际领先”成果鉴定1项,省级科技成果2项。该公司核心技术为国际领先的超亲油疏水膜材料,本技术基础研发来自全国重点实验室。
校友经济:构建协同创新生态网络
天津工业大学形成了精准扶持校孵企业的机制,从前沿成果、技术团队、人才输送和供需对接四个方面赋能企业发展。
津膜科技与学校的深度合作,“天津工业大学合作引进博士人才10余人,本科及硕士人才近百人,为企业注入了新鲜的智力血液。” 范宁表示,这种合作产生了显著成效、天津市拔尖人才1人。这些高层次人才在企业的技术攻关、战略规划等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学校深度激活校友资源网络,成立了青年校友企业家联盟,并打造了校友企业资源对接会、京津冀校友创新论坛、泮湖校友创新论坛等品牌活动,构建了具有天工特色的校友创新创业生态圈。
仅2024年,天工大校友对接会即吸引了近百余家校友企业与学校开展技术匹配。许多校孵企业受益于校友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供需信息方面的支持,得到快速发展。
在学校入驻天开园的企业中,有7家是校友企业,构建了“母校助力校友、校友助力母校,共同服务地方”的校友经济新生态。
天开园平台:校孵企业加速成长新载体
天开高教科创园成为天津工业大学校孵企业的新载体。学校从在校师生和校友中遴选并积极推介优势项目入驻天开园。“截至目前,我校已在天开园成功孵化27个项目,其中教师项目17个,学生项目3个,校友项目7个。”
获西翼金种子计划5项,累计服务企业超过30家,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参会的天津深维柔性防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龙腾海屹科技有限公司都注册在天开园。
天津龙腾海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龙表示:“感谢母校推荐我进入天开园,给公司提供了很多机会。”
天津津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天津工业大学教师李振环介绍到,津纶科技在西青慧谷产业园内开发了电解制氢用亲水型纤维隔膜、高温防护用聚芳硫醚砜纤维,以及过滤分离用特种超细纤维膜等。公司2022年荣获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5年荣获天津市科技发明二等奖、2021年荣获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创业组铜奖。
应用拓展:膜技术多领域服务国家战略
天津工业大学校孵企业群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津膜科技作为国内首家以膜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已构建起完整产业链,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天津海派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瞪羚企业,依托天工大先进分离膜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优势,累计水处理规模达280万吨/天。
天津龙腾海屹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天津工业大学膜技术实力,主动承担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技术桥梁作用,将学校优质的技术、国产化的自研产品,精准投放到有相应诉求的业主用户中去,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为业主用户企业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已获得天津市雏鹰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完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正在准备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天津工业大学先进分离膜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仲崇立说:“我们将继续深化与地方政府和产业界的合作,进一步推动膜技术成果落地转化,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天津工业大学校孵企业的故事印证了:当高校的智慧遇上产业的沃土,当科研的探索对接市场的需求,创新的种子便能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未来,依托先进分离膜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支撑,天津工业大学将继续深化与政府、产业的合作,推动更多膜技术成果转化落地。这支从高校走出的创新力量,正在用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书写着科技成果转化的“天工答卷”。(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文章/天津工业大学刘孜勤 陈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