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丨2025年西青区全国科普月启动仪式暨主场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09文章来源:浏览次数:10



2025年西青区全国科普月启动仪式暨主场活动成功举办

天津北方网讯:99日上午,西青区精武文化公园内彩旗飘扬、鼓乐喧天、英歌跃舞、人头攒动,2025年西青区全国科普月启动仪式暨主场活动在此成功举行。

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为主线,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通过宣传展示、科普文艺节目展演、科技创新成果体验互动等给市民带来沉浸式体验,推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深入实施,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密切协同,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市科协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侯建国,区委副书记、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齐中波,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董玉倩,区人大副主任王青,区政协副主席赵金石等领导出席;区科协第五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兼职副主席,驻区高职院校分管科协工作的领导,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区级科普教育基地、区企业科协、街镇(西青开发区)科协负责同志,2025年新聘任的西青科普大使、部分科技型企业代表等500余人参加活动。

启动仪式上,市科协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侯建国在致辞中说,今年是首个“全国科普月”,主题是“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目前,全市上下正在举办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为广大公众送上科普盛宴。近年来,西青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创新为帆、以惠民为舵,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型企业资源,让科普与科创同频共振。在基层科普阵地规范化建设、科普资源开发利用、科普人才培养、科普品牌活动推广等方面均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很多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青实践新篇章厚植了创新沃土。区人大副主任王青在致辞中表示,全国科普月是展示科普成果、推动科普工作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窗口。首个全国科普月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充分体现了科普工作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也为我们开展科普活动指明了方向,全区各单位要深入贯彻新修订的《科普法》,锚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把科普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采取公众易于接触、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结合各自的职能,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活动现场,宣读了2025年新聘任西青科普大使名单并颁发聘书,天津农学院孙强老师代表新聘任科普大使作了发言;为荣获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活动颁发了证书;区科协与天津工业大学、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签订了《科技志愿服务战略合作协议书》;发布了天津西青区全国科普月区级“十大”系列重点活动;观看了天津为明实验小学11名师生表演的《只有未来》和西青区中医院4名职工表演的《太医、本宫的肉不听话》科普文艺节目。区委副书记、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齐中波同志宣布了天津市西青区全国科普月活动开幕!

活动分为《科普法》宣传、“科润西青”科技志愿服务、科技创新成果体验互动三部分。

在《科普法》宣传区,通过系列展板系统解读2024年新修订的《科普法》,全面呈现法律修订要点:新增"科普活动""科普人员"两章形成860条体系;明确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战略定位;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重点展示坚持党对科普事业的领导、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建立科普活动促进机制、完善科普队伍建设体系、健全经费保障与法律责任制度五大核心内容,推动"依法科普"理念深入人心。

在“科润西青”志愿服务活动区,各单位结合本届活动主题及单位职能,携带展牌和宣传材料,围绕节能减排、反邪教、健康生活等开展科普宣传。区科协重点宣传了新《科普法》及反邪教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区发改委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科普节能降碳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宣传;区应急管理局通过发放资料和互动解答,普及安全生产及自然灾害应对知识,增强群众应急处突能力;区气象局展示便携式自动站、日照计等设备,讲解气象科技前沿等等灾害避险知识,破除公众误区;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演示无人机和便携式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强调其在环境监测中的高效应用,助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西青医院组织中医、急诊及骨科专家开展把脉、问诊服务,急诊科现场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和心肺复苏;西青区中医医院通过药材真伪对比,科普药食同源及中药鉴别知识;西青区计量检定所模拟讲解压力表和水银血压计的检测原理,展示计量科学如何保障工业安全和医疗数据准确;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院则围绕“科学护眼、点亮‘晴’彩”主题,开展护眼知识宣传和义诊服务,全方位提升公众健康科学认知。

在“科技创新”科普体验互动区,21家参展单位通过模型展示、现场体验等活跃互动的形式,展示了系列科普属性强、互动性强、前沿性强的科普项目。天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乐享科学”社团展示了融合化学元素的文创科普产品,分享了与贵州小学的云课堂科普视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带来了基于仿生双目视觉原理的高精度三维扫描仪,让观众现场体验手掌扫描,感受数字复刻的奇妙;软湿凝胶科普基地让观众动手制作凝胶微景观,体验其在装饰、绿化等领域的特色应用。天津理工大学物理科普基地以“能源探索”为主题,通过风力发电仪器直观演示风能转化全过程;化学化工学院通过“水中花园”“消失的颜色”等趣味实验,生动揭示结晶与氧化还原等化学原理。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科普基地展示了遥感技术的强大应用,系统解析卫星与无人机如何监测生态要素等,凸显其在环境保护与灾害预警中的关键作用。天津农学院鲜食玉米团队呈现了特用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成果;益生菌强化发酵泡菜团队则通过演示与试吃,科普益生菌发酵优势、肠道健康益处及传统泡菜的食品安全风险。天津市智网互联实验室精细模拟昆虫飞行姿态,揭示自然精妙设计;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的四足机器人项目融合多传感器与智能算法,展示其在复杂地形探险与救灾中的潜力;趣飞科普天津中心搭建国赛级赛道,提供编程无人机、足球无人机等沉浸式操控体验,锻炼逻辑思维与探索热情;天津智鹿科技通过视觉暂留动画、磁悬浮灯泡等多项互动装置,让青少年亲身体验科学原理。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展示了物联网与智能识别赋能的“自动云养殖系统”和能自主识别取书的“智能取书小车”。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的“防火灭火安全体验装置”让青少年完整模拟火灾应急处置,提升实战能力。同方知网天津分公司搭建“科普法我知道”线上答题平台,打破时空限制普及科学知识。杨柳青年画、杨柳青风筝与非遗绒花三项传统工艺亮相,展现精巧技艺与民俗韵味,其中绒花结合现代科技增加互动体验,推动老技艺焕发新生。我区部分中小学也展示了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果,天津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小学展出师生们制作的标本与智能家居模型;西青区逸夫小学展示了科普性强的《太阳能智能公交车站》;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融合科技与创意,展出生物地理模型、太空车模型、趣味化学实验及科技赋能的传统技艺作品;杨柳青一中科学社团则通过无线电、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等多领域实践活动,全面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热情。

整场活动融合了科技创新、生活应用、文化传承与互动体验。活动现场精采纷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舞台上,科普节目展演掌声不断,台下机器人现场秀吸引了众人目光,机器人随着音乐蹁跹起舞,它们的动作流畅而精准,每一个旋转、每一次翻转都与音乐完美契合,人工智能用最“萌”的姿态,展现了科技水平和协调能力,为大家解锁未来智能的无限可能。

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打通了科普为民惠民“最后一公里”,也传播了科学思想,展现了科技魅力,培育了创新文化,筑牢了科技创新的群众基础,营造了“人人都是科普之人、处处都是科普之所”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公众的科学兴趣与探索精神,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为创新创业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基础。据统计,整场活动设置宣传展板120余块,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直接参与活动人数超过2000人次。(通讯员 郭德军)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