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育在线丨靛蓝经纬绘童心 天工纺织学子“织”就花牛少年七彩梦
发布时间:2025-08-13文章来源:浏览次数:10
日前,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津陇织梦”社会实践团将专业课堂搬到了千里之外的甘肃省天水市。在这片陇东沃土上,纺织学子用靛蓝扎染与3D打印笔,为当地青少年绘就了一幅融合非遗技艺与未来科技的乡村画卷。
在麦积区龙园小学的教室里,素白棉布在孩子们手中翻飞折叠。“同学们,纺织的秘密就藏在这褶皱里!”实践团成员卞泓年手持皮筋,引导着孩子们捆扎布角。当浸透蓝靛的布团在清水涤荡中展开,冰裂纹如魔法般绽放,孩子们爆发出阵阵惊叹。实践团成员姚博文赶紧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刻。“这是咱们祖先发明的‘防染技法’,现代纺织技术正源于这些智慧结晶。”同一时刻,在麦积区天成学校和马跑泉镇大沟村村委会的教室里,3D打印笔正在实践团成员程果的手下“妙笔生花”,实践团成员徐安琪托着刚“诞生”的3D打印模型,被孩子们热切的目光包围。“这打印出的齿轮,就像现代智能织布机的核心部件。”她转动着精密零件,引导孩子们联想,“想象一下,将来大家在电脑上设计的扎染图案,数据直接传给3D打印机,就能‘织’出立体的模型,甚至打印出新型纺织材料的雏形,这就是科技带给我们的力量!”
课余时间,纺织学子设计的“语言助农”推普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着。“花牛苹果脆又甜,绿色种植无污染!”孩子们清亮的朗读声在校园间回荡。实践团将纺织专业术语融入推普教学,当学生用标准普通话完成“花牛苹果”的介绍词演练时,实践团带队教师秦文孚欣慰地说到:“这正是新时代纺织学子该有的青春担当——让技术扎根乡土,让语言连通世界。”
夕阳下,孩子们的扎染作品流淌着青蓝辉光,恰似传统与现代的深情对话。当纺织学子的田野科普遇见乡村少年的好奇目光,当千年非遗碰撞智能制造,乡村振兴的锦绣图景,正在这一针一线、一字一句的编织中渐次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