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丨天津工业大学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走进紫云猴场镇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25-08-06文章来源:浏览次数:10



天津工业大学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走进紫云猴场镇中心小学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上合精神与民族文化,用实践搭建津黔交流之桥,让石榴籽精神在贵州山间生根发芽,2025年盛夏,天津工业大学“津黔同心·石榴籽行”实践团队走进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猴场镇中心小学,开启为期21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用数据勾勒民族发展。团队走访猴场镇周边村寨,共计与当地乡村中小学的120余名师生和10余户村民家庭进行深度访谈;期间发放问卷2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实践团结合调研结果,形成研究报告,为后续帮扶活动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并制定“民族文化小使者”培养计划,选拔当地学生,系统培训民族歌舞、手工艺和短视频制作等技能,助力当地民族文化传播与发展。

打造系列文化实践活动,助力传承民族非遗的技艺。运用非遗沉浸式课堂,在猴场小学开设炭蜡染、苗舞、扎染等非遗课程,通过“动手制作+故事讲解”让学生感受传统技艺魅力。通过民族文化记录的方式,走访村寨记录布依族“六月六”节庆流程,协助整理成汉语+苗语双语文化手册。苗族老人看到手册时感慨:“年轻人愿意记,寨子的故事就传得下去。”

用交流传递民族文化的理念。连线上合故事,共绘民族文明。在“世界文化课”上,实践团成员用手绘地图讲解上合组织成员国,结合天津上合峰会故事,引导学生用布依语、苗语演唱《上合之歌》,用彩纸拼贴“和平鸽”与苗族“锦鸡舞”图案,让“国际视野”与“民族自信”同步生长。

除此之外,实践团还联动天津上合相关活动,通过线上分享让猴场小学的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文化如何与世界对话”。

  接下来,实践团将继续赋能民族文化建设,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文化自信”与“团结共生”的种子。正如团队成员所说:“我们带不走山间的云雾,却能留下让文化生根、让精神成长的土壤。”未来,这份“津黔合心”的实践将持续延伸,让上合精神与民族团结的交响在更多地方奏响。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