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援疆前指”微信公众号丨天津援疆成就系列报道:津石榴绽放昆仑畔
教育援疆是对口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润疆、长期建疆的基础性工程。天津市坚持“有限无限、有形无形、显绩潜绩”相结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教育作为“造血”工程的关键支点,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组团式”教育援疆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天津聚焦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提质、文化交融浸润,全力打好教育援疆“组合拳”,助力受援地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提升。
“青蓝”辉映 锻造带不走的津门师资
留下一支高素质、本土化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援疆的“源头活水”。“组团式”援疆教师团队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构建起“双平台、双导师”的立体化帮带机制。
和田二中物理教师张绍菊被学生们亲切称为“天津妈妈”。援疆期间,她忍着脚伤坚持授课,创新“分层教学法”,所带班级2024年高考一本上线率、录取率均达100%,创校史纪录。
而在“师带徒”的过程中,她更倾囊相授,指导徒弟米日班、刘燕老师分获“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和“津和杯”大赛地区级三等奖。
“张老师让我深刻理解到,与一味地给孩子们灌输知识相比,点燃他们好奇的火种更重要。”米日班感慨道。
像张绍菊一样,天津援疆教师们不仅深耕讲台,更致力于“造血”。通过“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津石榴工作室”等载体,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示范课、专题讲座数千场次,将先进理念与精湛技艺“带土移植”。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援疆教师郝向斌,在策勒职校创新引入“望闻问切”汽修教学法,建立“汽车病历库”,指导学生勇夺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
天津援疆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快速发展。以小组团形式精准援助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天津高职院校最优资源,获批23个高职新专业,首创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1+2”跨省市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批19人已顺利毕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紧缺技术技能人才。
职教赋能 浇筑产业振兴基石
天津立足职教高地优势,精准对接和田产业发展需求,将职业教育援疆作为培育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的突破口。
天津援疆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快速发展,专业设置从机电一体化、汽修、纺织等拓展至20个,并计划形成“一强二优四特色”专业群格局。推动天津7所优质中职校与阿拉尔职校、天津轻工职院等与和田职院签订协议,深化“校包院系”、“1+2”联合培养(如电子商务、服装设计专业),探索“嵌入式”协同育人。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高位,首届毕业生留疆率高达98.17%,成为支撑南疆发展的生力军。
在于田县天津援疆教师林方龙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进汽修专业建设,指导学生连续在自治区大赛中摘金。在和田职院“一技在手,一生无忧”职教周上,天津援疆教师团队深度参与,从布展执裁到技术指导,教师们带领着学生各显生手。
李红月带领学生融合扎染与现代设计创作《天山雪韵》;王志远指导烹饪专业推出“荷韵”冷拼;张婷婷通过3D打印激发学生编程热情。
他们将天津大型活动经验转化为实战教学,目标是为和田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文化润心 浇灌民族团结“石榴花”
天津援疆创新“石榴籽+社团”模式,以文化人、以情润心。
“童心相‘于’·信达津门”活动架起津和童心桥。天津工业大学支教团策划,于田一小与天津昆纬路一小的孩子们互寄手绘明信片——胡杨林、海河风光、民族歌舞、“天津之眼”在画笔间相遇。
“葡萄干有多甜?”
“海鸥与骆驼能做朋友吗?”
两地教室提问墙上童趣盎然。支教团还通过“国学小课堂”、“非遗手工坊”将杨柳青年画、泥人张技艺带入新疆校园,捐赠图书建立“津疆童心书屋”。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援疆支教团自主研发“智润疆心”APP,构建“情绪识别—文化浸润—数据支持”体系,巧妙融入胡杨精神、丝路文化,累计服务学生超3000名,完成有效疏导1.2万次,85%学生心理韧性显著提升。该APP成为教育援疆“数字赋能”的标志性成果。
大型文化活动凝聚认同。天津援疆指挥部联合举办庆“六一”文艺汇演、“百花文艺周”书画摄影展、“津和非遗文化交流周”等,邀请女排奥运冠军张娜进校园分享她的奋斗历程,组织“国家荣誉——中国女排精神展”巡展。创作排演大型歌舞剧《山海情深》和话剧《赶大营》,深情演绎库尔班大叔爱党爱国事迹和津商“百艺进疆”历史,厚植家国情怀。
在和田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天津教育援疆投入力度空前。累计选派援疆教师3000余人次、“津石榴”大学生支教团14批5034人次,授课超百万学时;新建改扩建大批校舍,建设策勒津和职教基地、于田实验中学等;打造南疆首个“零碳校园”……
岁月更替,一批又一批的天津援疆教师用坚守与热爱,在和田大地上倾力书写着教育援疆的壮丽篇章。他们以师带徒的“青蓝工程”筑牢师资根基,用智慧校园的“云端课堂”打破地域壁垒,更借着文化讲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边疆学子心间。从渤海之滨到昆仑山脚下,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与心的相连、情与情的交融。天津教育援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和田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