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共建课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5-03-12文章来源:教务处 郭晶浏览次数:10

2025年3月6日下午,由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共建课座谈会”在学校会议中心第五会议室召开。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个专业的共建课教师共2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思政与专业协同育人新路径。教务处处长王春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永利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买巍主持。



王春红处长介绍了我校近些年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共建方面取得的成效。她指出,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程思政是“浸润式”思政教育,二者共建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割裂,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互补,破解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问题。共建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组成联合教研团队,思政课程的理论深度与课程思政的实践广度得以结合,形成了“思政课程领航、课程思政浸润”的协同效应。

会上,来自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美玲老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德罡老师作为首批共建课教师代表,从课程的打磨、元素的融入以及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分享了经验,并同与会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杨永利院长指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总体目标上高度一致,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创新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成效显著。

与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座谈会,充分理解到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共建的作用和意义,扩展了课程共建的思路与方法,并表示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要努力打造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金课”。

我校历来重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相互融入与相辅相成,通过共建课程突破院际壁垒,形成了“马院引领、专业支撑、课程承载”的协同育人新模式。下一步,学校将围绕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与能力重构,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输送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

(审稿:教务处 王春红 买巍 编辑:党委宣传部 柳婷)

图片来源:教务处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