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教育”微信公众号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秘籍是这个!天津工业大学这样做 ① | 教育强国看天津
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秘籍是这个!天津工业大学这样做 ① | 教育强国看天津
人才是强国之本,圆梦之基。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天津工业大学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开创人才强校战略新局面,为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高站位聚才,把好队伍建设“方向盘”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天津工大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着眼高质量发展需求,聚焦学科专业特色优势,瞄准高层次人才,按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实际需求精准吸纳、培育各类人才。
目前,学校有两院院士7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17人次,是2018年底的近5倍。此外,拥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名,拥有“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0余名,省部级各类人才200余名,实现了自主培育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优青、天津市杰青等人才的新突破。获批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高层次团队40余支。学校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高起点引才,拓宽人才引进“新通道”
开辟引才“绿色通道”。分类别、分层次设立“天工学者”“天工杰青”“天工百人”“天工青托”等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和“天工优青”“天工名师”“天工团队”等人才培养项目,吸纳全球英才、激励现有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建设了一支适应“双一流”建设需要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树立“大人才观”。坚持以全球视野引进人才,创造性实施“无行政级别院长+正处级常务副院长”制度,面向全球选聘优秀中青年创新人才和成果转化人才,把海内外人才“请回来”“请进来”担任学院院长。目前,学校已有3名双聘院士、7名全职杰青等国家级领军人才(含外籍人才2名)分别担任10个学院的无行政级别院长,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也为人才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平台。
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围绕国家和天津市产业链、创新链部署人才链,积极为人才搭建“施展拳脚”的研究平台10余个,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的巨大能量,让人才有用武之地。例如,成立“天津工业大学绍兴研究院”“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航天科工研究院”。加强天津市技术转移示范基地建设,2021年成功获批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建设计划和“天津市先进功能纤维助剂创新中心”,成立知识产权信息化服务中心。
全方位育才,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学校坚持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坚决破除“五唯”,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师分类评价机制。完善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实施办法、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办法及申报条件等一系列涉及人才引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拘一格用好用活各类人才。
精准支持领军人才。关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和“双一流”学科群研究人才主力军,在梯队配套、科研条件、管理机制配套等方面,实施“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精准支持领军人才。实施“人才+团队+项目”的人才引育模式,加大相关团队引育人才力度,凸显人才聚集效应,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搭建青年人才成长阶梯。实施创新团队计划、青年教师导师制,选拔优秀青年教师赴世界名校开展国际化培养,“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实施高端人才与青年人才“结对子”传帮带计划,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培育力度,达到以才育才的目的,截至目前,通过此项活动,已成功培育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优青”1人。
加大人才队伍储备。做大做强博士后队伍“后备军”和“蓄水池”,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新动能。深入推进博士后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博士后招收规模,借助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通过“以才聚才”的方式提高博士后的招收数量和质量。在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1银2铜和1银5铜3优胜的好成绩。
多举措留才,努力营造良性生态
加大人才薪酬制度改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优化薪酬分配模式的基础上,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结合高层次人才的实际贡献,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分级分类管理,真正激发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动能。
搭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学校持续加大服务力度,把各项工作做在困难前面,做进人才心里。设置校院两级人才服务专员,健全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工作机制,加强人才管理与服务。学校树立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理念,切实做到在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待遇上倾斜,全方位为高层次人才做好服务。
建立联系人才工作机制。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紧密联系人才,经常与人才面对面、零距离沟通交流,实打实办实事、解难事,把高层次人才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中。
素质高、能力强、贡献大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强有力支撑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圆满完成首轮“双一流”建设目标,顺利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多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神舟飞船、运载火箭等高技术领域,博士点数量实现翻番,建成孔子学院,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文化传承创新更加自信,高层次人才的聚力赋能作用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充分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