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一瓶沙 种一份希望——我校与北师大天津附中学子同上一堂生态文明实践课

发布时间:2024-09-29文章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 陈琳 李凯浏览次数:33

“一个多月前,我们学校的学生走出‘象牙塔’,踏进‘大沙漠’,用自己的劳动实践,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这次,我们将同你们一起亲手播种绿色的种子,将更多的希望种进这片沙漠。”在开往内蒙古的列车上,天津工业大学的学生们正在向中学生讲述种树植心的故事。



2024年9月18日至23日,我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师生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同上一堂生态文明实践课。我校党委副书记胡英江、党委学工部相关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此次活动。



两所学校师生围绕生态文明教育、劳动教育、生命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实践研学,在山丘与沙漠开展物种多样性调研和地形地貌勘测,亲手栽种植物,并在博物馆学习少数民族特色民俗文化。

“我们扎根于贺兰山西麓、腾格里沙漠东缘,多年来投身于公益性、社会化防沙治沙事业,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校友、学弟学妹加入到锁边生态公益项目。”天津工业大学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1988级校友吴向伟先生向师生们讲述自己在阿拉善防沙治沙和生态环保事业的事迹。



20余年来,吴向伟校友与家人一起积极投身于阿拉善腾格里沙漠防沙治沙公益事业,种植乔灌木1000多万株,并总结提炼了“锁边生态”、“种树植心”生态建设和人文发展理念,至今已建成南北近20公里、东西平均1.5公里的沙漠锁边林核心示范区。课堂上,大学生与中学生被吴向伟校友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所感染,被沙漠生物顽强的生命力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所打动,纷纷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老师,我们选择在这里种花棒可以么?”“学长,我们再把栽种的坑挖得深一点吧!”在腾格里沙漠,两校师生一起栽种花棒和梭梭。大家通力合作,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挖坑、固沙、栽树、浇水,每一环节都充满干劲,大家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沙漠贡献一点绿色。

在阿拉善博物馆,两校师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习阿拉善盟别具特色的历史及民族文化与岩画拓片制作方法。大家在“行走的课堂”中,以最直观的方式近距离感受阿拉善历史文化魅力,享受学习和求知的乐趣。

“我今年18岁,我希望沙漠的锁边带可以再长180公里”“我今年20岁,我希望明年的今天腾格里沙漠可以再多20片绿洲”“我今年15岁,我希望阿拉善能比以往更多一抹绿,少一抹沙”......在生态文明实践课的末尾,两校学生们将实践所学化为美好的祝愿,也在心中种下了敬畏生命、保护自然的种子。

此次活动是我校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实践育人建设的有效探索。接下来,学校将持续加强与合作学校的协同联动,创新工作举措,充分调动各类主体、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强化育人实效,全面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审稿:党委学生工作部 覃兰静 刘旭虹 编辑:党委宣传部 陈亚桥)

图片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