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门教育”微信公众号丨我市高校多项智能新品亮相智博会 | 科技引航看高校
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期间,我市多所高校携多项智能创新成果亮相,展示了学校在科学研究、创新驱动、产教融合、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强劲动能和优势成果。
企业和个人可以根据个性化需求拥有定制的“智能审计助手”和“法律智能助理”,这是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机器智能研究所所长刘杰团队通过其自主研发、业内首创、行业领先的“财经政法大模型”正在努力构建的未来场景。此次博览会上,该团队首创的这款具有财经政法综合能力的专业化大模型及产品体系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二期展馆亮相后,吸引了不少来自律师事务所、能源化工、会计师事务所、软件等行业的专业人士前来咨询洽谈。目前,团队已与部分能源化工企业和软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此外,南开大学还展示了“脑机接口”等科研项目成果。
天津师范大学此次共遴选8项来自相关学院科研团队和天开园入驻企业的成果参展,其中,分别由该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朱远平团队和冯为嘉团队开发的“古籍档案智能检索系统”和“5G+智慧农业”颇具代表性。“古籍档案智能检索系统”利用自主研发的大字符集古汉字识别、多模态古文检索、古籍智能问答等创新智能技术,可有效实现古籍数字化和古籍档案的智能检索,助力古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5G+智慧农业”是融合了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等多项科技创新的智能农业项目,可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进而有效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天津科技大学将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成果展出的遴选依据,此次参展的13项成果,不乏解决行业痛点、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者。例如,针对合作单位提出的实际需求,对海上目标检测和测距问题展开研究,研发的“海域引领——国内首款面向船舶视觉感知的智能双端系统”,可大幅提升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促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加速海洋经济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天津工业大学此次参展的“三维视觉引导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项目,是该校团队研发的集立体三维数据采集、智能轨迹规划、柔性力控打磨技术为一体的智能打磨系统,已运用于船体打磨、模具打磨、鞋楦打磨、铸件打磨等多个领域,还与相关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其提供全方面的技术支持,开放成为可以在生产线上应用的三维视觉系统,并投入生产使用。
中国民航大学此次共有14项前沿科技成果参展,其中,“UAM(城市空中交通)垂直起降场概念模型及智慧运行系统”“基于空域栅格化的4D(四维)航迹实验平台”“智能配载优化平台”“客舱应急综合训练系统”“航空监视载荷认证子系统”5项科技成果是首次亮相专业博览会,引发民航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专业观众参观该校前沿科技成果、与项目教师交流后表示:“这么多智能化的先进平台、设备,不仅用于民航科技创新发展、人才培养,也将在不远的将来来到我们身边,非常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