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丨以智能传播技术赋能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发布时间:2024-04-30文章来源:浏览次数:10



以智能传播技术赋能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重要讲话中提出“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加强国际传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激发文化创新力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实现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智能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实践上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多元文明融合,并颠覆了过去的传播生态与舆论环境。基于技术变革的传播新格局,为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打开了新的局面。

构建文明共融的传播语境,彰显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文明共融成为愈发重要的议题,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智慧启示。在中华文明与世界各民族文明交流共融的过程中,智能算法、VR(虚拟现实)技术、元宇宙、认知大模型等智能技术的赋能,在推动着中华文明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为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注入新的动力。

基于国际视角下的文化传播场景,应具备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平台和阵地,我国高校在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上已有切实行动。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为传承优秀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发挥“双一流”高校的国际化优势,整合资源建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技艺国际传承创新基地,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智能传播技术相结合,实现文化的传承创新、对外传播。依托智能技术打造了多个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智慧展厅,同时通过面向全球的“天工国际”智能课程教学平台向全球开设200余门中国科技与文化课程,多方位、多角度地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更好地彰显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文化与智能技术的结合已进入数字化、虚拟化和交互化的新阶段。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实现,有赖于“文化+科技”的双向赋能。一方面中华文明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元的文化元素,为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提供丰富的内容支撑;另一方面,智能技术则以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中华文明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释放智能技术的赋能效应,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

伴随新兴技术不断涌现,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成为国际传播的新趋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已应用于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呈现形式的革新之中,以文本、图像、声音、影像等多模态的方式呈现中华文明的内容,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XR(混合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丰富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已成为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用好智能技术打造视听内容新生态,创作应当注重传承和创新,结合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从而实现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提升。当前基于全球化的数字媒介平台,各参与主体能够进行较为充分而平等的文明交流互鉴与友好协商对话,社交媒体平台重塑了全球交往方式,突出个人化的用户与网络化的社群共享和参与。把握民众的第一人称视角叙事的传播优势,挖掘出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故事主题,并运用多元化的表达方式进行呈现。传播主体利用媒介进行传播活动时,不仅是国家形象的传递者,更是国家形象的代表者,不断加强个体的“智能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

智能技术为网民赋权,民间话语力量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与传播中国声音的一个重要渠道。当前信息传播呈现移动化、视频化趋势,短视频成为海内外受众依赖的信息重要获取形式。如TikTok(抖音海外版)充分发挥算法优势,在跨文化交流中精准定位海外用户的心理特征与审美偏好,从而更好打造拥有中华精神积淀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在数据与算法驱动下,不仅更准确地分析受众需求,更能显著提高信息生产和分发的效率,在重大国际事件报道中率先传递中国的声音,了解国际社会的关切点和舆论动向。

丰富文化交流的传播场景,加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当今时代下,文化产品的呈现场景在智能技术变革的影响下也必将发生相应的变化,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要设计好受众可以接受、乐于接受的传播场景。面对全球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通过技术赋能、差异化、精准化的传播手段,打造智能化传播场景,将提高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打造国际社会的“网络大外交”平台,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智能技术是实现其交流互鉴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合作层面,中国同世界各国一道,在教育、文化、社会服务等领域搭建了众多合作平台,依托智能技术开辟了广泛合作渠道。以文化教育场景为例,天津工业大学智能传播技术中外联合研究中心大力推动以数字技术驱动的教育教学场景创新,设计了一系列线上线下融合课程,在留学生课程及中外合作教学中充分应用智能传播技术,增强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体验。在面向国外高校开设的《智能媒体与当代中国》等线上学分课程中,运用智能知识图谱、知识点智能推送、个性化反馈学习效果等技术应用,提升文化类课程教学效果。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底蕴,也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影响力提供了新的路径。

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而智能传播技术是应对新形势的重要手段之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善用技术,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为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中国故事与中国声音、国家形象塑造提供了价值坐标与精神支撑,同时极大拓宽了国际传播的边界,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坐标。

【作者分别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工业大学基地研究员、智能传播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熙;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薛睿博。本文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一带一路”专项课题成果(项目编号:BREC2022-005)】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