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报》微信公众号以《第十二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天津举办》为题对我校进行了报道
2023年4月17日,《中国纺织报》微信公众号以《第十二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天津举办》为题对我校进行了报道。现将全文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第十二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天津举办
“创新是纺织行业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构建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外在关系以及提升内在能级的重要途径。”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主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4月15日至16日于天津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上表示,要通过学术引领、科技助力、创新赋能,打造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体系,厚植人才支撑,以此推动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动力系统构建。
对于如何打造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动力系统,孙瑞哲强调要从多维度入手,一是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创新是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二是创新是构建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外在关系的重要途径。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化体系,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将创新作为产业的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不断提升关键要素的自主性与核心技术的引领性;需要坚持科技向善的理念,强化绿色创新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以创新提升产业体系的供给韧性和市场需求的适配性。三是创新是提升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内在能级的重要途径。以高端化为方向,行业要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体系的技术密集度持续提升;以融合化为方向,行业在科技与产品创新中拓展产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创造新价值、形成新引擎;顺应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趋势,实现绿色化发展;把握数字经济的时与势,在颠覆式创新中做好取舍,在使能型创新中找到捷径,在智库转型中构筑新优势,创造新可能。四是充分认识产业创新的层次性、关联性、系统性。五是聚焦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创新动力系统。坚持自立自强,提升产业发展主导权;强化系统观念,提升创新生态稳定性;筑牢发展基础,提升人才队伍引领力;深化融通交流,提升科技创新开放性。
“科技创新在纺织科技强国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党委书记李陵申表示,纺织行业一要进一步优化纺织科技创新生态,畅通创新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构建各类创新主体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同时利用好国际创新资源,对基础性、战略性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实现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系统提升。二要做好顶层设计,更好地统筹科技力量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围绕《纺织行业“十四五”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提出的八大重点工程,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三要推动科教深度融合,培养合格实用的科技创新拔尖人才。李陵申强调,纺织行业的科技创新要努力实现三大工程:产业基础能力创新的突破工程;核心共性技术创新的强基工程;高端应用技术创新的卓越工程。
“纺织行业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纤维材料技术、先进纺织制品、绿色制造工艺技术、行业智能升级改造、标准体系建设、数字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纺织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表示,要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引领中国纺织科技自立自强。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本届学术年会以“学术引领 科技助力 创新赋能”为主题,再次“面对面”展开深度交流,为全国的纺织科技工作者搭建了纺织领域学术交流、人才表彰、科研成果发布的平台。
天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沈江表示,作为我国北方规模最大、最具现代纺织特色的高等学校,天津工业大学主动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大力引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设立了工学部、理学部、信息学部、人文社科学部、生医学部五个学部,搭建了更为广阔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天津工业大学将以本届年会为契机,推动纺织行业朝着更加绿色、智能、高端方向迈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学校力量。
2022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奖——
东华大学覃小红和武汉纺织大学王栋获2022纺织学术大奖;西安工程大学景军锋、天津工业大学康卫民、江南大学马丕波、天津工业大学王春红、东华大学王荣武获纺织学术带头人称号;成都海蓉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李峰、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张国清获纺织技术带头人称号;东华大学吉鹏、武汉纺织大学李沐芳、东华大学相恒学获“中复神鹰”纺织青年科技奖。本届年会还为付少海、刘雪强、毛志平、覃小红、周晔珺、庄小雄颁发2022年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会士证书;为覃小红颁发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金质奖章。
创新技术展示——
年会围绕纺织材料循环利用技术、纺织机械与智能制造、纺织前沿科学与技术、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基纤维材料论坛、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时尚设计与绿色制造、纺织生态染整技术、数字化与智能化纺织技术、应急与安全防护用纺织材料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以“基于纤维与纸张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在能源与传感领域中的应用”为题,从热力学角度切入讲解了高熵能源,以及纺织品在高熵能源二次利用方面的研究。如利用纺织品摩擦现象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服装里缝制纤维状的发电机,达到传感和功率收集的目的,利用纺织品制作柔性智能装置以收集太阳能和机械能等。他强调,纺织材料与摩擦纳米发电技术的结合会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院士冷劲松以“智能复合材料、4D打印及其应用”为题重点介绍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其作为一种激励响应的智能材料,具有保持临时形状,在特定的外界环境激励下可回复至其初始形状的能力。目前已研制出玻璃化转变温度可调的环氧、氰酸酯、苯乙烯、聚酰亚胺、聚乳酸、聚氨酯等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基于形状记忆材料制备的智能结构兼具了独特的形状记忆特性和轻质高强的特点,具有主动变形、自感知、自驱动、自修复等功能。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及其智能结构设计已在航天航空、智能纺织、4D打印、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初步应用。
东华大学研究员丁彬以“功能纳米纤维材料”为题围绕静电纺丝法介绍了一体化的纳米纤维研究与体系。他指出,纤维直径的纳米化是纤维材料发展重要趋势之一,静电纺丝是目前产业化制造纳米纤维的主要技术,课题组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并与相关企业合作实现了中试稳定生产,获得了一定的应用。利用电喷成网、喷覆成网的方法,提升静电纺丝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研发的纳米纤维气凝胶也在防寒服、防寒靴,以及国防军工中实现了应用,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届学术年会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天津工业大学承办,同期还举办了第二届纺织研究生论坛以及墙报和产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