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担当,迎“疫”而战——天工西青临时一支部战“疫”纪实

发布时间:2022-01-26文章来源:​西青临时一支部 宣传组浏览次数:690

过了腊八就是年,在津城腊八的前夕,拉开的不是农历新年的序幕,而是与奥密克戎的正面交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天工西青临时一支部45名干部教师闻令而动,下沉社区,与基层社区干部们一道,以“开战即决战”的姿态迎“疫”而战,共同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掷笔下沉,敢打头阵,做好战“疫”“先锋队”

党旗高扬,越是艰难越向前。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同时也拥有着战士的勇猛。他们走下讲台,离开实验室,掷笔下沉,在社区一线勇当先锋。

纺织学院李政教授在出差期间闻讯天津发生疫情,立刻通过网络报名志愿者,紧急赶回天津。返津后即刻下沉兴旺里社区,后来下沉精武佳苑小区。他积极完成各项任务,在呼啸的寒风中坚守社区大门,认真执勤。他说:“天津是我的第二故乡。在疫情期间,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的责任!”

材料学院石海峰教授下沉汇英苑社区,在数九寒冬中每天身着党员志愿者的红马甲坚守岗位,不仅凌晨四点多到岗参加“大筛”服务,而且在面对过往社区车辆扫码和核检的同时,还积极帮助行人出行扫码。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在关键时刻承担责任,为学生们作表率!”

材料学院副研究员刘恩华老师是支部年龄最大的党员。他下沉姚村社区,连续参加四轮“大筛”服务工作,领取并分发防疫物资,向社区居民解释筛查工作安排。一天中来回上下爬楼20余次,干起活来就跟小伙子一样。他说:“我要是再年轻点,还能再多跑几栋楼,多扛几包物品!”



化工学院化工系党支部书记卞希慧副教授平日里每天都去学校做科研,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她的工作节奏。她第一时间下沉社区,积极乐观、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她每天通过朋友圈发布战“疫”心得,她的行动和话语就像冬日里的暖阳,鼓励、温暖并感染着更多的人坚定必胜的信念,投身社区战“疫”一线。

软件学院软件系副主任王琬茹老师是第一批支援封控区管控区的志愿者,111日就穿上“大白”开始了防疫工作。之后她下沉智达里社区参与“大筛”和社区数据流调工作,每次都连续工作直至最后一组数据汇总完成。经常是回家时嗓子已经沙哑而无法言语,手脚冰冻而肌肉麻木,但是次日她仍然按时到岗,继续工作。

化学学院曹春帅老师放下不满一岁的孩子,第一时间下沉燕南园社区。她连续两次参加社区“大筛”工作,早上五点多到岗,为了不吵醒睡梦中的孩子,不敢做饭,吃个面包当早餐。她说,身边每个人都在积极抗“疫”,令人感动的事情很多,遇到最感人的事情是穿着红马甲去商店买面包,老板非要赠送一个,多次拒绝下还要赠送水。

马克思主义学院周秀龙老师所在的小区被划定为管控区,被迫“休息”的他却“闲不住”。他负责挨家挨户通知核酸检测事宜和确认完成检测情况,在“大筛”过程中维持秩序,并协助社区组织居民进行信息登记。他说:“社区里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共产党员,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天津必胜!”



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当好战“疫”“排头兵”

白衣作战袍,越是艰难越担当。他们一面忙于本职工作,一面积极投身抗“疫”。他们用最美“逆行”温暖了人心,焐热了严寒,为人民注入了信得过、靠得住的力量,



网信办副主任石晓霞老师一面时刻进行网络办公,积极做好学校网络传播工作,一面积极投入疫情防控服务工作。她下沉汇英苑社区,不畏严寒,战斗在社区一线。她说:“在工作中,时刻被感动着。虽是寒冬,但是感受到了更多团结、信念和爱的能量,这一切温暖了整个冬天!”

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马明老师服务社区“大筛”,凌晨四点多到岗运送物资,做各项准备工作。平时在严寒中完成门岗值守工作;为居家隔离人员取送生活物资;协助配合医护工作人员,完成居家隔离人员核酸检测采集工作。始终有一个信念激励着他:“战‘疫’必胜!”

天工创新学院副院长魏黎老师先后服务了三个社区点,下沉智达里社区,支援大寺镇张道口宇泰家园,参与学校第三、第四次“大筛”;为统计检测信息逐门逐户敲过邻居的门;为维护现场秩序站在寒风中超过六个小时;为核验身份信息穿梭在各个卡口……回到家的她稍事休息,立即又投入学校的本职工作。她的丈夫、经管学院党员教师田力同样下沉社区,面对疫情,夫妻齐上阵,并肩护家园。

校团委科级干部樊志鹏老师说:“天津是我的家乡,保护家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他第一时间报名机关党员突击队,下沉社区担任楼门栋长,主动承担为独居老人购买生活用品和药品的工作。主动请缨前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运送志愿者装备,做好信息核查、秩序维护等工作,确保了社区“大筛”工作顺利完成。

民盟盟员、纺织学院张松楠老师沉社区,忙起来甚至顾不上吃饭。做好“大筛”服务,维持秩序,帮助老人和小孩儿通过绿色通道完成检测。他说,因为组织有序,效率很高,居民不用久等就顺利测完了核酸,能为抗疫出一份力感到非常有价值,同时为所有的医护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点赞!



民盟盟员、环境学院刘巍老师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志愿者,下沉盛兴佳园社区。她说:“来自不同单位的下沉干部们,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不畏严寒,不惧风雪,贡献力量。身边的这些人、这些事,让我读懂了疫情之下的基层之治,领悟了服务民生的丰富内涵,理解了本职工作的深刻意义。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同舟共济,一定能够战胜病毒!”

同样的还有后勤管理处科长夏维国老师,体育工作部保障服务中心主任杨名杨老师,材料学院院办主任宋云飞老师,人工智能学院科研办主任杜娟娟老师等下沉所在社区,用忙碌的身影凝聚起“疫”往无前的天工力量。



守望相助,凝心聚力,织好战“疫”“防护网”

党徽如暖阳,越是艰辛越闪亮。他们是“70”后、“80”后、“90”后,他们是辅导员,他们是青年教师,他们“青春出列”。他们共同在西青大地上谱写了“我是党员我带头,我是党员我先上”的生动篇章。



图书馆李大玲老师原定于9日探亲结束返津,但是当8日上午得知天津有疫情,她立刻改签为8日下午的高铁返回天津,随时待命,准备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她积极报名学校党委组织的党员突击队,毅然前往有病例出现的大寺镇参与支援工作,后来又作为下沉干部在社区继续贡献力量。

图书馆郑瑛老师在下沉社区工作中,充分发挥“大姐”的独特亲和力,组织居民有序参加核酸检测,深受群众的好评。她说:“虽然我们是‘70’后,但是仍然感觉充满着活力,共产党员就是要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的党龄长,我们要带头!”

博雅书院张云鹏老师有一天在社区日常执勤的时候,发现了一名5岁的儿童在小区门口徘徊,来往车辆较多很危险。出于一名老师的敏感性,张老师意识到这可能是走丢的儿童。他用独特的亲和力与孩子交流,并递上去一瓶温热的矿泉水,安抚着孩子情绪。得知孩子要到店里找妈妈,他向周边邻居打听消息,最后终于知晓了地址,并上门把孩子送到了家长手里。心急如焚的妈妈见到孩子激动不已,向张老师表达了感谢并询问张老师名字时,张老师只是说“我是一名志愿者,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之后便重新回归岗位继续执勤……

纺织学院刘胜凯、谢军波、杨光、夏磊、张一帆等老师下沉所在社区。他们把志愿服务当作情怀,从细微处入手,准时高效完成下沉工作任务。他们在“大筛”中维持秩序,安排居民有序参加核酸检测,协助医护人员采样。每天在社区进出口把好关,面对室外的低温环境和凛冽的寒风,他们表示:“温度影响不了我们的决心,天津必胜!”



材料学院何洋老师,环境学院环工系党支部书记刘宏宇、教师张佰林下沉所在社区,支持所在社区的疫情防疫工作,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他们负责录入和核查每栋楼每户的人员信息,入户提醒居民参加“大筛”并维持大筛现场秩序,为核酸筛查提供精准的服务。他们体会最深的是,每次 “大筛都比之前更快了。

机械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杜宇、郭磊下沉社区,积极参与“大筛”,清晨四点半就到所在社区居委会报到,搬运物资,在核酸检测区维持秩序,帮助居民进行登记。下午又来到社区门口执勤查验出入居民的健康码和核酸报告,连续工作12小时。他们挨家挨户敲开家门,核实群众核酸检测完成情况,以做到应检尽检、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电气学院张博雯老师、电信学院李光旭老师、计算机学院杨帅老师、数学学院代少军老师下沉所在社区,参加多次“大筛”工作。他们或是负责在入场处查验健康码等信息;或是穿上“大白”,负责辅助医生进行样本采集;或是在采样点帐篷处负责维持秩序。平日每天在社区门口执勤,有时工作到深夜。他们说:“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在平凡的位置上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情,为抗疫贡献天工力量。”

工程实训中心刘意老师111日下沉智达里社区以来,伴随着第二、三、四轮“大筛”的准备工作,凌晨四点多到岗是常事,为此他手机上设置了5个闹钟,就怕迟到耽误工作。他经常说“我年轻,让我多干点!”他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庄严承诺。

电信学院辅导员徐黎明老师白天下沉付村社工作,晚上投身学院上百名学生的数据摸排和统计,当紧急而重要的学生工作碰上社区“大筛”,晚上就只能休息1个小时左右。但是他仍然坚持,他说:“我是上百名学生的主心骨和定心丸,有一份光就发一份热!”

同样奋战在辅导员战线的还有材料学院李春易老师、机械学院谷源老师、控制学院赵佳佳老师和软件学院魏艳辉老师。“‘疫’线十二时辰,朝暮更替皆有你!”这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他们询问学生体温监测是“一日三餐”,督促数据统计是“家常便饭”,关注学生动态是“每日功课”……他们在“辅”上尽职责,在“导”上下功夫,全“员”持续守护着学校学生的健康安全。他们往往同时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是学生的“守护神”,也是所在社区志愿服务的“冲锋者”,人民群众的“服务者”,他们用温暖、爱和力量诠释着青年党员教师的初心与使命。



纺织学院的王润老师,化工学院的崔燕冉老师,环境学院的孙晓兵老师,数学学院的刘艳、张倩影老师都是博士,也都是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他们共同下沉到学畔馨园社区,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他们说,他们热爱所生活的城市,尽管天气寒冷,内心依旧温暖。走下讲台,他们是教师同样也是“大白”,全力做好卡口值守、核酸检测、物资配送等服务工作,往往贴身衣服都湿透了,但是他们义不容辞,在学畔馨园社区他们汇聚起来成为了最广泛的力量,最有力的担当,成为了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我本无铠甲,勇气作战袍。在单位,天工的教师们是立德树人、诲人不倦的工作标兵;下沉社区后,他们同样是决战疫情、服务群众的先锋战士。天工西青临时一支部的成员们“风雪不减英雄气”与广大基层干部融为一体,并肩奋战,切实打通服务群众过的“最后一米”,昼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我们团结一心,迎“疫”而战,走过严冬,迎来山花烂漫的无限春光!(审稿:党委组织部 王津 编辑:宣传部 刘孜勤)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