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式服务,助力“双减”课后托管

发布时间:2021-11-09文章来源: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梅思琦浏览次数:29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天津市教育两委《关于发挥高校实践育人功能提高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的实施方案》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人力优势与专业优势,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提供丰富资源,2021115日下午,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志愿者“准时”走进南开实验学校,为小学生提供“菜单式”课后托管服务。



用红色精神为中小学生“补钙”

“一百年前的夏天,在浙江嘉兴的南湖上,一艘小小红船,承载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扬帆启航。”“成才教育工程”实践团的志愿者给南开实验学校的同学们分享了《红色精神代代传》的故事。志愿者钟智研首先为同学们播放了《那年那兔那些事》的部分片段。随后志愿者钟智研、张天灿依次向同学们讲述了《真理的味道有点甜》《一根灯芯》《丰碑》《三用大衣》《不朽精神杨根思》《铁人王进喜》等故事,引导小朋友从“小思考”到“小分享”,从聆听“革命先辈”的故事到讲述“我”的故事,用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筑牢青少年信仰之基,补足青少年理想之钙,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用非遗文化为中小学生“增信”

“扎染自东晋时期就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服饰穿搭之中,历史悠久。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染色工艺……”来自学院“凝聚青年力量,守护匠心传承”实践团的志愿者谢梦真向小朋友们娓娓讲述中国扎染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分类,并为他们介绍扎染的流程与方法。接着,志愿者梁志、王新凝向同学们展示了五种基本扎法,鼓励同学们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将扎染技法自由组合,制作扎染作品。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同学们收获满满,不仅制作出一副副美丽的扎染作品,更深入了解了扎染艺术背后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民族文化底蕴,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用大中小交流为课后托管“赋能”

在讲解结束之后,志愿者们陪伴小朋友们唱歌、读书、写字。“姐姐,你们是学什么专业的呀?”“非遗文化里除了扎染文化还有什么文化?”“我以后也能去你们学校吗?”志愿者们认真地回答了小朋友们的问题,还即兴给同学们讲起了他们衣服的面料与结构,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传递了“纺织”的声音。





“哥哥姐姐,你们下一次还要来呀!”“好的,一言为定!”在小朋友们依依不舍的话语和目光中,志愿者们结束了本次课后托管活动。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立足一流学科优势,结合专业特色,制定了“一站式”课后服务“菜单”,助力“双减”下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审稿: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石磊 编辑:党委宣传部 柳婷)

 

图片来源: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