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育头条公众号以《新学期伊始,天津工业大学的学生们热烈交流着暑期实践的收获——寻访之旅,让“四史”教育入脑更入心》对我校做了报道

发布时间:2020-09-08文章来源:刘佳浏览次数:288

202096日天津教育头条公众号以《新学期伊始,天津工业大学的学生们热烈交流着暑期实践的收获——寻访之旅,让“四史”教育入脑更入心》对我校做了报道。现将全文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新学期伊始,天津工业大学的学生们热烈交流着暑期实践的收获——寻访之旅,让“四史”教育入脑更入心

本报记者 刘佳  通讯员 武冰洁 谷源


“党的一大会址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作为新青年,我们要不忘初心,让青春与使命同辉,接好‘奋斗’的接力棒!”新学期,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生党员、“卓越管理者培养计划”学员曹蕾见到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交流起自己的暑期实践感受。

这个夏天,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天津工业大学结合市教育两委开展的“新时代·实践行”系列实践活动和团市委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引领青年学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四史’暨红色寻访主题实践活动”。回到校园,学校组织学生交流暑期实践收获,持续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就地取材

“晒”出红色特产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广西“百色起义纪念馆”、江苏“新四军纪念馆”、安徽“渡江战役纪念馆”、陕西“西安事变纪念馆”、甘肃“习仲勋故居”、山东“莱芜战役纪念馆”、天津“觉悟社”……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都是学生们的家乡。

学校“卓越管理者培养计划”学员组成“寻访祖国大地 触摸四史印记”红色寻访实践团,他们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们自发组团,分头实践,前往当地的红色场馆、红色历史遗迹及相关纪念场馆进行深度寻访,通过拍摄、观看、聆听、访谈等方式,用镜头和文字“晒”出一些感人的革命历史故事,在沉浸式红色情景文化体验中触摸历史岁月,升华红色精神。

线上直播

“带”出红色故事

“同学们,我在我的家乡莱芜。这里是‘莱芜战役纪念馆’,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来听我讲述曾经在这里发生的历史故事吧!”红色寻访实践团团长、来自人文学院的朱小宇亲切地介绍着。

学生们在深入参观、学习当地红色纪念馆后,纷纷转换了身份,由一名参观者变成了解说员,转过身来,面向镜头,通过手机直播或视频录播的形式向同学们实地讲解红色遗址的历史故事。在“翻转学习”中,改“走马观花”为“下马看花”,通过生动的故事输出和互联网的交互体验,使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四史”,传承革命情怀。

云端分享

“讲”出“四史”内涵

“为什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大家知道毛泽东思想是怎样形成的吗?同学们要学习毛泽东成长中的哪些品质?”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刘孜勤副教授充满激情地讲解着。

假期中,虽然学生身在全国各地,但上百名学生闻讯赶来直播间,认真聆听老师为大家带来的近代历史,了解伟大领袖的非凡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丰功伟绩。

“大家好,欢迎来到调频‘红色云游’FM,收听‘卓管朗读者’栏目。”“同志们,现在我们在‘觉悟社’里话‘觉悟’。”为了促进“四史”学习入脑入心,学生们积极发掘活动过程中的有趣故事和优秀案例,以Vlog、诵读、音频分享、录制微课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青言、青语”,传递“四史”教育的重要内涵,引领青年学子在学“四史”、讲“四史”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让红色基因融入精神血脉。

“学习‘四史’不是听得见的口号,而是看得见的行动。学校将会推动并深化实践育人工作创新,引导学生在‘四史’的学习实践中,体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做到不忘历史、知史爱国。”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范甜说。天津工业大学学生将通过“读四史”“听四史”“学四史”“宣四史”“践四史”五个维度,“读”“写”“拍”“画”“创”“走”“访”“宣”“享”等多种途径,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四史”更深入人心。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