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青春力量——我校两地师生共同观看教育扶贫原创话剧《金色胡杨林》首演
2020年10月17日是全国第7个“扶贫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由市教育两委与天津音乐学院共同制作的教育扶贫原创话剧《金色胡杨林》在天津滨湖剧院举行线上线下同步首演。我校师生代表在现场观看了演出,赴新疆和田地区实习支教团成员也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了观看。
话剧《金色胡杨林》取材真实的支教故事,讲述的是2018年以来,我市高校1200余名师生投身和田地区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教学、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支教故事。话剧分四幕,从大漠召唤、嫩枝展叶、西风胡杨到挺立风沙,舞台上一幕幕场景复活了支教生活,舞台影像全部来自支教一线,让戏里戏外融为一体,支教的故事和经历在主人公马平武的记忆中娓娓道来,生动诠释了支教大学生像一棵棵大漠之巅昂首挺立的胡杨,生长并凝结成扎根边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
我校师生通过观看活动,深刻感受到了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感受到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感受到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并纷纷表示要用扶贫攻坚手牵手的实际行动,在边疆书写青春奋斗篇章。
我校赴新疆实习支教团带队教师孙立东说,“一日援疆行,一生援疆情。不知不觉来到和田地区于田县支教已经19天。话剧《金色胡杨林》,真实的故事、精彩的演绎,无时无刻不感动着我们。看到以往支教团师生发扬“胡杨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更加坚定了我们战胜语言关、气候关圆满完成支教任务的信心。今天爱的接力棒已在我们手中,我们必将团结一心,勤勉工作,传承天津援疆精神,在教育脱贫攻坚路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我校赴新疆实习支教团带队教师李洪申说,“我们正式开始支教工作虽然只有一周多,但话剧《金色胡杨林》的很多场景真实再现了我们的心路历程和亲身经历。作为正在于田开展支教工作的实习支教团的带队管理教师,关爱学生是我的职责使命,我将会在接下来的支教工作生活中想学生所想,帮学生所需,解学生所困,做好学生的坚强后盾,带领他们秉承“胡杨精神”,奋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我校赴新疆实习支教团学生王铭萱说,“观看话剧后我感触颇深,话剧中的每一个场景就是我们支教生活的写照。来于田已将近二十天,虽说路途遥远,但我依然觉得这次的支教之旅是值得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它是为大家而献身’,扶贫先扶智,在课堂上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和满足的笑容,我认为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新入职辅导员李凯说:“作为曾经站在西部山区讲台上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看剧的同时也在追忆,既是观看者也是参与者,演员们生动的表演把自己又带回到了那段终身难忘的青春岁月。话剧用支教“小事”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大爱”,如今,天津工业大学援疆支教团接过‘大爱’的接力棒,正在大美新疆书写他们的‘胡杨’故事,期待他们满载而归!”
据悉,我校是第五批选派大学生赴新疆支教的高校之一。学校选派了169名优秀大学生,11名骨干教师担任带队管理教师,共计180人赴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完成支教任务。全体支教团表示用奉献与热情传递青春力量,践行时代担当,为于田的孩子们带去爱与希望,在教育援疆“天津模式”中贡献天工力量。(审稿:党委学工部 刘孜勤 编辑:宣传部 蒋闯)
图片:党委学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