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中执笔战疫神,云端辩律策津门——法学院党委引领法学专家学者投身抗“疫”行动
疫情的科学应对、有效治理,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法治的运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如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等重大问题,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的能力。法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天津市委、市教育两委和学校党委的统一安排,在疫情之初制定《法学院党委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工作方案》,学院党委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明确院党委班子成员、党委委员、支部书记等所分管的重点领域和工作任务,统筹做好疫情期间学院教学、科研、学生就业和师生健康状况信息管理等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学院党委与天津市法学会紧密合作,促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创新工作形式,发挥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和天津市法学会应用法学分会功能型党支部的作用,引领学院教师以多种方式投身抗“疫”行动,发挥法学专家学者的力量,助力“双战双赢”、贡献天工智慧。
图片来源:法学院
学人辩律 云上争鸣
学院肖强教授于近日参加了天津市法学会举办的“云上沙龙”活动。沙龙以“依法防控疫情和疫后依法治理”为主题,通过网络视频连线的形式组织多位法学专家学者开展研讨。活动由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于浩明主持。天津师范大学郝磊教授、天津财经大学陈灿平教授、天津大学魏健馨教授、南开大学朱桐辉副教授等法学专家学者与会。会议期间,各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依法防控疫情及疫后依法治理思考要点”“疫情期间刑事犯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难点与区分”“疫情防控应坚守法治思维”“加强社区公共卫生安全防控能力建设及法治保障”“疫后再看传染病预警体系的完善”等课题进行了探讨交流。大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角度,对依法防控、复工复产、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展开热烈讨论。其中,肖强教授围绕“依法防控疫情及疫后依法治理思考要点”展开论述,重点对整个疫情防控过程特别是防控“后半程”中法律法规的运行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同。4月10日,天津科教频道的《潮·天津》栏目对此进行了报道。
图片来源:法学院
执笔要刊 献策津门
疫情期间,学院多位法学专家学者积极执笔,在《天津法学》《天津法学要报》等期刊上撰文供稿、建言资政,为天津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法治保障,展现了学院党委引领下法学教师的使命与担当。4月3日,《天津法学要报》刊发了肖强教授的论文——《依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启示及疫情后相关问题的法律建议》。文章回顾疫情暴发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在依法防控疫情上的应对和作为,运用法治思维,从完善健康码绿码出行制度、完善复工复产行为规则等方面对疫情后期和疫情结束后的依法治理提出了相关建议。此文已上报天津市委和中国法学会,供决策层参考。刘晓梅教授与学院2019级刑事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刘佳琪撰写的论文《犯罪被害人视角下网络套路贷的预防与治理》在2020年第1期的《天津法学》上刊登。文章从被害人的视角切入,深入分析网络套路贷中被害人群特征以及网络套路贷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防控网络套路贷的五点建议,为遏制疫情期间的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可行化方案。
图片来源:法学院
情暖荆楚 法惠社区
疫情发生以来,在学校党委和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全院教师心系荆楚、情牵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捐款,积极支持武汉和湖北地区抗击疫情的斗争。各教师支部和教师党员全员参与、踊跃捐款。此外,肖强、薛智胜、陈志新、付大学、杨海静、黄恩鹏等学院教师通过高校校友会、地区商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等多种渠道,向湖北省仙桃市等地区捐款,彰显了人间之爱。刘晓梅教授和其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刘佳琪共同制作普法微课,以案释法,通过爱恩安帮等新媒体平台向社会公众宣传妨害疫情防控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陈正华副教授、公法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法学系副主任宋佳宁博士等主动到基层参与社区防控、提供法律咨询,让法律惠及社区、走进百姓,以实际行动展现着新时代法学专家学者的责任与担当。
结语
春中执笔战疫神,云端辩律策津门。学人长耕三尺案,以德立身法树魂。在庚子年的伊始,学院法律人风雨同舟、甘苦与共,齐心战“疫”、与法同行,以文明之火点亮法治之光,以法治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个阳春四月里,疫情防控的春天与法治的春天已经到来。(审稿:法学院 王国武 编辑:李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