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在心,吾辈当往——战“疫”中的法学院2019级入党申请人

发布时间:2020-03-15文章来源:法学院 刘峰浏览次数:253

家国在心,吾辈当往。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法学院2019级入党申请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心系疫区、情牵群众,以行动投身战“疫”,展现了青年学子的责任和担当,诠释了入党申请人的追寻与理想。

来自山东省聊城市的宁一笑,是法学1901班的一名学生。去年9月,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她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一月以来,眼见疫情不断蔓延,宁一笑和她的家人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多种渠道为武汉捐款捐物。疫情之处,父亲为家乡捐赠了两千斤消毒水。受此影响,她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决定为疫情严重的地方捐赠口罩。由于能生产口罩的工厂不好联系,她就联系了消毒水厂,向疫情严重的地方捐赠了一吨消毒水。


图片来源:法学院


宁一笑表示,一吨消毒水也就十几小桶,放在大货车里占的空间很少,在一个疫情比较严重的小乡镇里一天就可以用完,可能也比不上口罩和75%的酒精这些更急需的物资。但想到自己能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她感到很欣慰。

“这个春节,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在医院辛苦工作。从大年初一开始,一家团圆就变成了我的一种奢求。虽然我没有选择从医之路,但我想,只要能够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我们一家三口便是紧靠在一起的。”来自法学1901班的入党申请人刘乐康如是说道。刘乐康来自山东泰安,他的父母都是医护工作人员,连日奋战在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今年二月份开始,他也投身到社区的疫情防控服务工作中来,成为小区的一名志愿者。为配合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分担其他年长工作人员的压力,刘乐康主动选择在人员进出最为密集的时段进行志愿活动。他每天在小区门口站岗执勤,指导小区出入人员排队登记,向他们宣传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截至目前,他累计测量进出人员体温一百余次,宣传防疫知识一百余次,为社区场地消毒数次


图片来源:法学院


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线下,小区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作为一名班干部,线上,他每天要协助年级辅导员开展班级全体同学的疫情排查工作。在刘乐康看来,正如他在战“疫”期间提交的思想汇报上所说的,在志愿服务期间,“真正明白了‘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的意义与分量”。

宁一笑和刘乐康的战“疫”行动,是学院2019级入党申请人参与抗“疫”的一个缩影。在这期间,多名入党申请人报名参与志愿服务、为疫区捐款捐物,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彰显了天工大和法学院青年学子勇于担当、初心向党的风采与情怀。

2020年3月以来,学院陆续收到了来自2019级入党申请人的80余份思想汇报,此外还收到1份新提交的入党申请书。同学们结合假期政治理论学习、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以及线上学习等情况,以入党申请人的视角,谈感悟、话初心。入党申请人王若逸写到:“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矗立,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入党申请人黄雨晴表示:“共产党人在人民有困难时做共产党人该做的事,这种‘我是党员,我先上’的信念与承诺,更是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心!”入党申请人季冬写到:“我报名了社区的志愿活动,在社区内执勤、站岗,线上我也积极宣传防疫知识”,“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比,网络教学丰富了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但同时更加考验了我们的自觉性。”入党申请人阿依努热木·外力表示,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党组织坚持自己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使我有了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信念。”一段段深情的文字,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


图片来源:法学院


一个支部一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法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对入党申请人的培养教育工作,以“垒立锋行”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积极引导入党申请人领悟初心、向党看齐。相信经过这次战“疫”的洗礼,大家的信念会更为坚定,思想会更加成熟,进一步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明确了奋斗的方向。(审稿:法学院 王国武 编辑:宣传部 柳婷)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