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战“疫”更团圆——记化学与化工学院应化1702赵雨茹

发布时间:2020-03-05文章来源:化学与化工学院 王若男 陈虹 陈芸浏览次数:261

今年的街道,没了老友的寒暄问候,没了小贩的叫卖吆喝,也刷新了化工学院应化1702班赵雨茹同学心中对春节的记忆。以往的每个寒假对于赵雨茹来说,一直都是家人闲谈灯火可亲,而今年的团圆却是那么的“特殊”。

面对疫情,赵雨茹首先想到的是科学辨识、理性对待。疫情初期,她一直密切关注疫情变化,每天刷新手机上的新闻报道,并呼吁自己的亲友尤其是老人小孩要服从当地政府的安排,不串门少出门。

赵雨茹的父亲是一名警察,也是老党员。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他主动请缨,与同事在高速公路出站口,严把入城关。贵州常年多雨,彻夜把守、冒雨检测来往车辆成了赵雨茹父亲的日常。因为条件有限,凌晨换岗时,警车里的稍作打盹儿就是他每天难得的放松时光。赵雨茹的母亲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疫情期间,她为了社区居民的健康安全,主动应战,与同事在小区门口搭起了临时检测点,定时定点为进出人员登记信息并测量体温。小区的执勤点只有一张小方桌和两三把凳子,坐得久了就起来锻炼一会儿,天气太冷,她们就放置一小盆炭火来取暖。

图片来源:化学与化工学院

父母一直是赵雨茹的榜样,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更是以身作则,各自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虽然少了很多陪伴,但赵雨茹并不觉得孤单,为了向父母看齐,她主动加入到社区执勤的队伍中,协助母亲一起记录进出的车辆情况、测量进出人员体温、发放防疫宣传资料,现在的她已经是小方桌前的一名得力帮手了。她说:“执勤的时候,我会想像自己是在保护别人,所以一点都并不觉得辛苦。”没有受到天气影响,一家三口忙忙碌碌但也齐心协力。难得团聚在家的时候,他们总是会讨论自己碰到的暖心事儿,比如有很多志愿者每天坚持无偿给执勤点送去饭菜,也有居民邻居送出自家超市的水果蔬菜,还有陌生小伙在执勤窗口悄悄地放了几包口罩……回忆的时候,他们的心里都是暖暖的。

疫情见证了医护人员的昼夜不停,见证了党员的爱岗坚守,也见证了每一位普通市民的乐观勇气。赵雨茹的父母经常说,既然作为祖国的后备军,那就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才让赵雨茹更加懂得感恩祖国,回报社会。一家三口共同战“疫”,虽然见面的时间变少了,但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团圆。(审稿:化学与化工学院 邵伟  编辑:宣传部 武冰洁)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