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爱我中华——天工青马天津实践行

发布时间:2019-12-12文章来源:团委 郭兵浏览次数:306

2019127日,天津工业大学青马工程三期学员在天津市范围内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依次参观了平津战役纪念馆、觉悟社和梁启超故居。在历史层面,参观对象发生的时间由近及远,俨然像一部倒着放的老电影,旨在使我青马学子缅怀与不忘,切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追溯历史 缅怀先烈

红桥区,平津道8号,平津战役纪念馆。

整个纪念馆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战役决策厅、战役实施厅、人民支前厅、伟大胜利厅和英烈业绩厅,在空间上以虚实结合之手法,高度再现了平津战役之情之景。

我们按照展厅的顺序行进,仿佛置身于历史之中,一品,一细品。战役决策厅使我们感到赞叹、战役实施厅使我们感到悲壮、人民支前厅使我们感到幸运、伟大胜利厅使我们感到自豪、英烈业绩厅使我们由衷崇敬。这里有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西柏坡,35平方米,24场战役,消灭200多万国民党军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这个指挥部的骄傲,并且由这个指挥部所发出的电报已由历史铭记;这里有枪、炮、战壕,凭着这些,战士们完成了八里地阻敌12小时的任务,取得了新保安战役歼敌6万的胜利,每一段故事都足以使我们饱含热泪;

这里有人民的身影,棉纺、军鞋、粮食、运输队、小推车,平津战役体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这里有烈士英名录和鲜花,7030位英烈,他们的名字永载史册,他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觉悟精神 济世救国

河北区,三戒里49号,天津觉悟社纪念馆。

天津觉悟社纪念馆由觉悟社和女星社两部分组成,并且纪念馆随处可见的“觉悟”二字,恰恰体现了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为救国救民而显示出的责任与担当,更体现出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崇高理想与远大志向。

他们的觉悟,为天津乃至全国的解放事业提供了思想动力与人才支持。在新思潮的推动下,他们求真务实,树立了远大理想,为党和国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实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青年必须先知、先觉、先悟是我们本次觉悟社之旅的最大感受。参观将毕,我们全体青马人在觉悟社馆前横排竖列,右拳高举,面对共青团团旗再次宣誓,旨在缅怀与不忘:“……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百年前的他们也曾如此宣誓过吧,这是“觉悟”的声音。


不失信念 无负今日

河北区,民族路44号,梁启超故居。

说起梁启超,我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或因其政治生涯,或因其学术造诣,或因其家风家教。其实,梁启超生涯绝大部分成就是在天津取得的,就在那间名满天下的饮冰室里。

面对国将不国的现状,梁启超一腔热血,饱含深情地从事着救国事业,虽厉千辛而矢志不渝,并力求自己头脑冷静。政治上的失意并没有阻却梁启超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不畏强权,公开反袁,特书《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发出了反袁称帝的先声。这就是梁启超,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博学、著作等身一定是梁启超的标志。他对先秦思想文化史以及中国近代三百年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尚无出其右,治学治史之严与成就之高可见一斑。他对中华文化的爱一定源于他对国家的爱,坚信永垂不朽是文章,我以我笔写中华。

梁启超的家风已经成为近代中国的传奇故事,其子女取得的不凡成就恰恰是其家风的反映,一言以蔽之,其家风是教导子女常怀理想,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次活动是青马三期系列实践活动之一,助力青马学子不忘初心,牢固树立家国情怀,不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应该以先辈为榜样,发扬前辈爱国精神,更要顺应新时代,听从新召唤,履行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争做一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审稿:团委 王津 编辑:宣传部 杨超杰)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