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赵丽霞到我校作学术报告
2019年9月2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赵丽霞在我校科研中心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适用于可见光通信的氮化物光电器件”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大功率半导体照明应用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牛萍娟教授主持。
赵教授首先介绍了LED发光路线图和现状,以及LED在照明之外更多的创新应用。之后讲解了LED可见光通信发展历程、存在问题与挑战,并结合自身多年科研经历介绍了其团队在这一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与成果。赵教授团队从材料和器件层面,借助于掺杂、能带调控、特别是新型横向多孔氮化物DBR谐振腔、等离激元及Micro LED等技术,显著提高了氮化物发光器件的调制带宽。
报告引起了与会师生的“头脑风暴”,与会教师和研究生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提出问题及科研探索想法,与赵教授进行探讨学习,使得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最后大功率半导体照明应用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牛萍娟教授做总结发言,感谢赵教授带来精彩报告,表示后续将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在相关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并鼓励广大师生创新思维,勤于科研,更好地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赵丽霞,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2005年于英国诺丁汉大学物理天文学院获博士学位;随后到英国剑桥大学材料冶金学院GaN研究中心工作,2007至2009年初在英国FORGE-EUROPA公司工作。2009年5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目前主要致力于光通信用新型氮化物光电器件及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并先后主持承担科学院、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多项国家科研项目。迄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SCI引用2500多次,申请发明专利30多项,负责起草国家标准5项。目前是全国二次离子质谱学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北京照明学会第八届计量测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表面化学分析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审稿: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宋丽梅 编辑:宣传部 黄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