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邀请付华柱博士和张长青博士作学术报告
2018年10月24日上午,应我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邀请,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起源人工智能学院(IIAI:the Inception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资深科学家付华柱博士和天津大学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张长青博士在学院B304会议室分别作了题为“自动青光眼筛查的医学图像分析”和“复杂多视图数据分析与理解”的学术报告。学院图像处理方向的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白华主持。
图片来源: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报告会上,付华柱博士介绍了基于两种主要类型的青光眼筛查目镜成像技术:眼底图像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技术,以及所在团队近期在联合视盘和视杯的眼底图像分割、一个数据驱动的系统自动AS-OCT结构分割、测量和筛选、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工作。张长青博士主要介绍了多样性多视图学习,涉及张量约束多视图学习,联合高阶地挖掘了样本间、视图间的一致性关系,多视图隐表示学习,“早期融合、联合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显式地保持或增强不同视角之间的互补性,构建完备隐表示和子空间重建统一模型等内容。与会师生与两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增进了对眼底图像分割、多视图数据分析及相关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了解。
付华柱博士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起源人工智能研究院(IIAI:the Inception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资深科学家。2013年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为研究员工作两年。从2015年到2018年,担任新加坡信息与通信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医学图像分析。在IEEE汇刊(TPAMI,TIP,TCyb,TMI)和顶级会议(CVPR,ICCV,MICCAI)发表50多篇论文,IEEE高级会员,同时担任IEEE Access 和 BMC Medical Imaging副主编。
张长青博士是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及医学图像分析。分别于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到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智能与计算学部)工作,2016.3-2017.3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任博士后研究员。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担任2017年中国机器学习大会(CCML)本地组织主席,IEEE Transactions 期刊:IEEE T-IP、T-NNLS、T-KDE、T-MM、T-CYB审稿人及NIPS、IJCAI、AAAI等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审稿: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白华 编辑:宣传部:张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