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验教学真精彩,守正创新“微思政”
从国家动漫园新媒体服务平台的历经感受,到网红滨海新区图书馆的亲身体会,从大沽炮台遗址博物馆大数据展示的深刻领悟,到津滨网融媒体指挥中心录播的亲自动手,师生在交流、讨论、分享、合作中,走进一个个真实场景的创设,直接参与,在参与中获得体验,触动心灵、脑力激荡、提升认识、实验行动。这是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精心设计的“微思政”体验教学新课堂。
7月7日,为了推进《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研究生课优秀课建设,顾洪英老师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带领两位教师和12位研究生走进滨海新区,开展体验教学,通过多元“微思政”演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精彩,让学生感悟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新契机。
图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于“长尾理论”的“微思政”,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形式。它立足于融媒体视角,着眼于理论的内化,以学生体验为核心,“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一种心灵的沟通和行为的示范,借助实景中新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灵动、清新、有温度的“微言大义”的思政表达。“微思政”不只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产品,而是更注重与学生一同体验,一起改进,使学生成为教育产品的生产者和工作者。参与体验教学的研究生,都要做出一份“微思政”视频作业。
“学而真信,知而且行”,使学生能够看到、听到、体验到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极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努力的方向之一。顾洪英老师说“体验教学,不但带来教育方式、方法,以及信息获取与传播途径的根本性改变,更使思政教育平台多样立体化了”。蔡普民老师说“这是真正的行走的思政课堂”,张俊峰老师说“这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研究生李宁说“涤荡心灵的体验,今天真的没有白来”,更有学生说“切身的录播实现了我的足球梦想”……
“风雨多经人未老,关山初度路悠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做好高校思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课程建设、教学创新一直在探索。(审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聂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