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开展第四次学习沙龙活动
2017年12月15日,党校第一期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第四次学习沙龙在党校会议室举行。南开大学张培锋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国学经典与传统文化精神》的报告,党校常务副校长王丽伟主持。
图片来源:宣传部
张培锋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十九大报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做了重要阐述,作为肩负着文化传承重任的高校来说,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要真正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随后,张培锋教授对“经典”的内涵做了说明,他认为,经典必须要经受过时间的甄别和检验,一部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一定是历史和文化的双重选择,是作者与读者的互动接受。经典通常已经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和结构,一旦改变,就会变得不伦不类。尊重经典就是尊重自己的文化,没有文化根基的所谓“创新”只能是胡编乱造。对经典,我们没有资格更没有权利任意改造。
图片来源:宣传部
张培锋教授以《诗经》、《论语》、《老子》和《史记》四部国学经典的典型篇章为例,阐述了它们为什么是经典,以及如何学习这些经典。《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不仅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而且十分注重音韵之美,通过音韵的巧妙运用把往昔离开和今日归来的不同情态、不同环境气氛、不同心情呈现在读者面前,引人遐想,让人口齿留香。通过《论语》和《老子》中经典语句的分享,阐明在时下“速读”、“快读”蔚然成风的时代,“慢读”则是一种高超的艺术。一个会慢读的人,才真正懂得读书也是一种享受。他认为,快读、慢读也不是绝对的,“《论语》要冷读,《孟子》要热看”。此外,对这些经典之作中诸如“学而时习”、为已之学与为人之学、富而好礼、勇于不敢等语句和深刻思想做了阐释和辨析。“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国学经典就是一面镜子,张培锋教授通过《史记·刺客列传》阐明阅读经典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照见我们自己,只有当我们真正找到自己,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这个世界。此次报告内容充实,引人入胜,让老师们领略了国学经典的风采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片来源:宣传部
在讨论环节,十余位老师围绕高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做了发言,大家纷纷认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弘扬并传承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精深的文化传统,体现最核心的价值观,还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认知、日常行为、精神生活等各个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设通识课程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方式,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