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第三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结业典礼暨作品展

发布时间:2017-01-11文章来源:经济学院 马涛浏览次数:575

近日,天津工业大学第三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结业典礼暨作品展在我校艺术与服装学院拉开帷幕。我校相关学院领导、授课教师、第三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普及培训全体学员等出席了结业典礼。结业典礼由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工业大学现代纺织产业创新研究中心曹明福教授主持。  

  图片来源:经济学院

艺术学院书记成玲向顺利结业的学员表示祝贺,对为此次培训付出辛勤劳动的授课教师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表示学校各相关学院将共同努力,继续发扬传统、发挥优势、调动资源、继续做好非遗传人群的培训工作,为国家非遗的保护、传承、创新做出更多贡献。同时希望学员将培训所得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创造更多地优秀作品,更好地促进纺织类非遗的传承与推广。

参加此次培训班的40位学员主要来自河北、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和天津,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66岁。培训全程实行理论与实践同步开展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学习、传承人讲座、交流参观、创意设计实践等环节,实现了教师知识讲授与传承人技艺传授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充分衔接,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融会贯通。学员们主动延长实践时间,经常利用晚上、周末的课余时间进行设计、制作。  

图片来源:经济学院  

本期作品共130余件,有体现传统藏服固有特点,结合彩色印花技术、手工绗缝技术、布贴画技法的时尚藏服系列;有综合运用传统旗袍工艺、泰国传统服装元素、绗缝、彩印花布等技艺的时尚服装系列;有融合清绣、烫画、印染等技法的传统枕头系列;有集编织、剪纸、绘画等技法为一体的《丰收图》《煤矿工人》《鸡年大吉》《年年有鱼》等壁画系列作品。学员们将现代设计理念、其他技艺引入传统棉纺织技艺,实现了基于不同技艺融合基础上的传统土纺土织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  

图片来源:经济学院  

结业典礼上,河北定州缂丝技艺传承人王鹏巍、甘肃陇原巧手总经纪人邓世贤代表学员发言,畅谈了学习的体会与收获,认为这次培训学到了很多知识,通过老师系统授课和传承人之间的交流以及创作实践,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技艺,使今后的工作有了新的思路。  

图片来源:经济学院  

接下来,举行了隆重的传承人捐赠仪式。河北定州缂丝技艺传承人王鹏巍捐赠了缂丝艺术品《开元塔》、小型缂丝机;承德市围场满族刺绣传承人李想捐赠了满绣《清明上河图》(局部);青海省尖扎县扬拉藏服有限责任公司的下吾尖参捐赠男士藏服一套;青海省尖扎县针线藏服精品制作有限公司的才让当周捐赠女士藏服一套和藏式氆氇提包一个;青海省热贡嘎庆藏服饰有限公司的索南昂加捐赠时尚男士藏服一套;青海省同仁岗雄民族服装有限公司的桑德多杰捐赠男士藏服一套;青海省同仁绣绚藏服服饰有限公司的桑杰扎西捐赠藏服童装一套和帽子一顶;青海省泽库县乐翅裁缝有限责任公司的才项吉捐赠时尚女装藏服一套。

为顺利完成这次培训,学校依托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工业大学现代纺织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开展、整合了经济学院及艺术与服装学院等校内资源;文化部非遗司,天津市、河北省非遗处为此次培训做了大量指导性和支持性的工作。(审稿:经济学院 马涛 编辑:宣传部 杨超杰)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