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抗菌抗污染反渗透复合膜制备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16-12-12文章来源: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潘赢浏览次数:592

日前,我校程博闻、张宇峰教授带领的反渗透膜研究团队在抗菌抗污染反渗透膜制备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这种膜可以有效抑制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盐以及微生物污染,抑菌率高达98%以上。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材料领域著名化学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影响因子:8.262)上,第一作者是博士生潘赢,通讯作者是孟建强教授。

  图片来源: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紧缺现状,反渗透(RO)已成为主流的水处理技术。然而,膜污染一直是影响反渗透技术进一步发展以及制约其运营成本的一大障碍。针对上述问题,孟建强教授课题组尝试通过多组分反应在RO膜表面进行多功能修饰,一步反应同时将抗污染成分和抗菌成分引入膜表面,有效抑制有机污染、无机盐污染和生物污染,制备抗菌抗污染的反渗透膜。他们以商品化的芳香聚酰胺族(PARO复合膜为研究对象,利用其表面含有大量羧基这一结构特点,在其表面进行Ugi-4CR(乌吉四组分反应):以RO膜作为羧基组分;亲水性大分子醛基化聚乙二醇单甲醚(CHO-MPEG)作为醛基组分;带有端氨基的抗菌剂三(2-氨乙基)胺(TAEA)或磺胺甲恶唑(SMZ)作为氨基组分;廉价的异氰基乙酸甲酯作为异氰组分。在室温条件下,以甲醇为溶剂,将等物质的量的其他三组分与RO膜反应,一步反应同时在膜表面接枝亲水性分子和抗菌剂,可以有效抑制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盐以及微生物污染。

这种方法既扩大了污染物的抑制范围,同时简化了反应步骤和条件。修饰后的RO复合膜在过滤BSA和高硬度无机盐水溶液时,渗透通量衰减率远远低于原膜,短时间清洗后恢复率也显著提高,除此之外,在与细菌培养时,细菌浓度较原膜明显减少,抑菌率高达98%以上。与目前文献中常规的一步反应只能完成单一组份修饰的方法相比,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兼顾高效性和经济性的优势。

该工作得到国家973计划(2014CB66081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74108) 的大力支持。(审稿:膜国家重点实验室 何本桥 编辑:宣传部 武冰洁)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