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早报》以《大学生接力支教山里娃》为题对我校做了报道

发布时间:2015-07-16文章来源:《渤海早报》浏览次数:358

2015714日,《渤海早报》以《大学生接力支教山里娃》为题对我校做了报道,现将全文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天津工业大学志愿者再出发 百余人赴黔“讨苦吃”

大学生接力支教山里娃

渤海早报讯 (记者邵隽)712日,天津工业大学规模最大的校级公益社团——风筝支教团开始新一年征程。161名大学生将分赴贵州、云南、浙江等地的13所学校开启为期20天的暑期支教活动,其中前往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的就有10支志愿者队伍共计110人。

风筝支教团最初由天津工业大学2011级部分贵州籍学生为“反哺家乡,回报贵州”自发发起。2013年,该校贵州籍学生龚文飞以及他的队友10人完成支教任务后认为,帮助家乡学校仅靠他们几个小老乡的力量还很不够,于是在当年,支教团在校团委正式注册了该校第一个公益校级社团。

该校校团委副书记王洪彬告诉记者,学生自发的公益行为能扩至全校,一是因为越来越多非贵州籍的学生,自愿前往山区去“吃苦”,志愿者在成长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山区的孩子需要他们;同时,支教团成员也结合当地留守儿童的特点等,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暑期课程,获得当地老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赞许。

贵州石阡山区的生活较为艰苦,学校没有食堂,为了不给校方带去负担,往届支教团成员利用学校提供的简陋炊具自己动手做饭,并且承担所有费用。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宿舍,不能久居农户家的志愿者们便住在教室,他们用破旧的课桌拼接成床,白天上课,晚上和衣而睡。另外,洗澡是困扰队员的另一个难题,志愿者们走山路挑回水洗澡。

往届队员都和山区孩子建立了深厚友情,为了让孩子们知道“山外大学生朋友惦记着他们”,支教团成员每次都录制往届队员的鼓励视频,带到山区给孩子们看。

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两百余人,支教团成员的足迹遍布贵州、云南、河南、浙江、青海等地,15所中小学受到了他们的援助。受到帮助的学生达3000人次以上,而全团一共花费的35万余元全部由志愿者自掏腰包。服务范围之广,支援学校数目之多,受益群体之大,准备力度之充分,在高校中非常难得。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