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讲台三尺隔山海,人文千里遍相知——人文学院党委多举措抓思政、保教学、促就业

发布时间:2020-04-01文章来源:​人文学院 齐庆祝浏览次数:242

延期开学、在线教学已过六周,伴随着举国上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战疫”号角,人文学院党委、行政多次召开疫情研判、教学科研部署、学生工作研讨等专题线上会议,有序推进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师生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聚势而上,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奋力书写出“云端”校园的别样精彩。

顺势而为——党团联动做好思政教育

各学生党支部根据学校、学院党委部署,结合23月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和“单玉厚等6名同志优秀事迹和崇高精神”等内容,热议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同志的回信”,引导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等结合时事进行思考;开展“特殊思想汇报线上展示”“经典著作和红色电影线上分享”等活动,积极组织党员发声,引领带动全体同学师生强认知、服大局、担使命。

学院团委依托学院微信公众号——“天工大人文之声”,开展了一系列线上活动,共发布百余篇推送,内容包括:“‘疫’团课‘微’你而来”、“疫期宅家勤劳动,健康生活强体魄”线上展示、我身边的战“疫”故事、 “贡献青春力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线上主题团日活动、“湖北籍学生的抗‘疫’记录”、“守夜人:人文之声夜间电台战‘疫’特别篇”、“纸短情长‘三行情书’”征集活动、“日光倾城,暖了流年”征集活动等,以身边人感染学生,以身边事启迪学生,激扬青年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引导学生做健康生活的践行者,健康知识的传播者。



图片来源:人文学院


逆势而行——三轴驱动提高教学质量

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传统教学的时间空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完全打破,实时、异地在线互动教学成为摆在学院和所有教师面前的唯一选择。学院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引导教师在教学改革研究、课堂教学方法和实践能力培养三方面持续发力,共同确保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英语、日语专业利用在线教学的直播功能,组织教师提前“彩排”,教研室“组团”试听即时反馈,帮助教师及时提高,形成了教学质量“云端”提升正循环;广告学专业万新娜老师有感于技术升级加速,原有教材和教案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认为教师应该改变观念,由知识拥有者的身份主动向学习者、指导者、协同者和创新实践者的身份转变,着力探索“工具+场景+主体+内容”多重要素集合的广告学多态学习模式;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展集体教研,实践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具体形式,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与思维展开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构建OMOOnline Merge Offline)教学模型。



图片来源:人文学院


《大学英语》课程教研室把教学改革重点放在了线上课堂的“学生参与度”问题,教师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在线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张怡老师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打破单元顺序,将课文按体裁分类,集中讲解同类文章,结合四级考试要求重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用学习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张荃馨老师则倾向于带领学生玩游戏,借用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经典的问答游戏形式,用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图片来源:人文学院


《广播电视采写》是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重大突发事件是新闻采写训练中不可或缺的典型场景,此类事件一旦爆发,往往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极具新闻价值,但因其具有突发性、危险性、难以接近性等特点,一直是传统教学手段的难点和堵点。为此课程组教师们特地开发了《面向舆情引导的突发事件全流程报道虚拟仿真教学项目》,提供亲临现场进行信息采集的具体情境,方便学习者沉浸式、交互式地反复体验现场采访的各个环节,培养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新闻敏感性、专业应变能力、自我防护意识和媒体职业素养,在去年成功申报了国家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宅家”学生提供了高效智能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图片来源:人文学院


聚势而上——全面动员推动就业工作

为唤醒毕业生的求职欲望,坚定毕业生的求职信心,提供毕业生的求职保障,学院从“多措并举,拓宽渠道”、“云端服务,精准指导”、“摸清底数,分类施策”、“全员全力,‘一生一策’”四个方面推动就业工作。

学院通过各种渠道发出《春季招聘邀请函》,广泛联络校友、行业内优质企业,为同学们提供优质招聘信息。学院就业指导部学生及时搜集整理就业信息向毕业生发布,已发布的六期信息简报累计下载量达到700余次。依托微信公众号、毕业生群等平台,学院开展学生就业需求调研,进行考研复试指导,宣传就业政策,修改学生简历,作为学校女生比例最高的学院,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联合举办春季女生专场线上双选会,为学生提供“有需必应”的云端服务。



图片来源:人文学院


学院党委发出《致全体教师的一封信》,号召学院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生就业工作,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就业信息。以“一生四问”的要求,从辅导员、班导师、毕业论文导师或硕士生导师及学生党员干部的不同角度关心过问毕业生就业情况,全员全力帮助每一位学生。辅导员密切掌握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和就业状况,按照“一生一策”、精准帮扶的要求,做好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毕业生、湖北地区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心理疏导、求职推荐及保障服务。

这六周,我们携手抗疫、甘苦与共;这六周,我们身隔山海、千里相知。阴霾终将散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文师生会在天工校园中重聚,共同吹响青春的号角,奏响胜利的乐章。

中国必胜!(编辑:宣传部 黄黎辉)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