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育报》第A3版以《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聂丽琴:遵循规律,形意相补,上好在线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教学设计为例》对我校做了报道

发布时间:2020-03-22文章来源:天津教育报浏览次数:497

2020313《天津教育报》第A3版以《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聂丽琴:遵循规律,形意相补,上好在线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教学设计为例》对我校做了报道。现将全文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为实现“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成为必然选择。教学手段、形式变了,如何上好在线思政课?从根本上讲,任何时候上好思政课都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在全程网络教学过程中,还要遵循网络信息传播规律。上好网络思政课的关键,就在于形意相补,做好教学各要素、环节与网络教学手段的有效衔接和融合。

坚持面向现实,提升课程新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思政”,特在“理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内容为王”。在网络教学中,面对众多的信息选择,留住学生最根本要靠过硬的教学内容,而新鲜的东西总是更容易吸引人。如何让相对凝固的教材内容、艰涩抽象的理论展现出新鲜的生命力,关键就在于教学案例的选取。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之泉就在于生动的现实世界中。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善于深入现实生活中去采撷新鲜、典型的案例。在抗疫战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的故事。思政课可以,也必须从中凝练案例。如党中央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中央一声令,全国一盘棋,齐力支援湖北;医务人员英勇拼搏、环卫工人坚守岗位、志愿者默默付出等。一场疫情阻击战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紧紧依靠人民等优势,这是我们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制度保证。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力量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网络教学平台为案例的即时发布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问:马克思主义的力量何在?就在于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的本质特征。这正是导论的核心内容。将学生正在感受的事实化为案例,再结合问题引导,以新故事讲硬道理,既吸引人又说服人。

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增强课程黏度

思政课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在全程网络教学的情境下,时空阻隔,教师管理教学难度增加。而没了教室这一物理时空的束缚,没了老师的直接监督,学生学习的随意性、逃逸度增大。如何增加学生对课程的黏度?首先,教师要始终掌握教的主导权,利用网络平台的作业、讨论等功能,做好议程设置,把握教学方向和节奏;其次,要激发学生学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在导论的教学中,我发起了“为马克思画像”“从抗击疫情看马克思主义力量”等讨论,及时发布“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资料,努力使整个教学疏而不散、活而不乱。

坚持人文关怀,提升课程温度

“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思政课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网络教育最大的弊端就在于虚拟联系代替了师生的现实交往。少了“察言观色”“确认眼神”,教学就没了生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把人文关怀融入课程中。比如网络教学中,视觉首因规律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视频、PPT呈现中,要更加注意形式的美观。键对键的交流,容易产生陌生、疏离感,因此线上教学可适当运用一些网络流行语,拉近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网络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回复解答,提供帮助。流淌着爱的课堂,一定是有温度的课堂,可以温暖人、感动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上好网络思政课还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