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立德树人 培养一流艺术人才(徐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艺术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结合学院实情,组织全院教师积极参与到“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聚焦立德树人、培养一流艺术人才”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中来。学院充分总结自身发展历程,展望国际发展趋势,提出“创新本科教育模式,培养一流艺术人才”的目标,为建设“业内领先,国内一流”的艺术学院奠定教育思想基础。
学院紧紧围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国际合作育人、强化教学督导制度、专业思政课程建设、加强文化自信教育、艺术学科做精等主题内容进行深入讨论与学习。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这是教师的本分。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授就得教书授课,离开了教书授课就不能称其为教授。只有真正做到了“德高”、“学高”才能“艺高”。才能更好地改进教学艺术手段,提升艺术学习兴趣、升华艺术创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改变学院教师中普遍存在的育人意识淡漠,科研创新意识不强,荣誉感和事业心不高的问题。学院要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为契机,积极探索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事业心和凝聚力。要按照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要求,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深化国际合作育人
聚焦国际化推进学院改革发展,建设成为业内乃至国内一流专业。主动推进与国外高水平艺术类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机制,加大中外高校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推荐优秀学生到国际孔子学院任教、实习,积极选拔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赴国外高校访学交流,加快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极大提高了学院人员结构、教学机制、方式多元化的优势。进一步拓宽师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专业国际化和时尚化化水平和能力。
三、强化教学督导制度
改革和完善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坚持从严治院,依法依规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学院教学秩序。强化教学督导制度,实行了周周有督导,天天有查课的机制,充分发挥了问题导向法,加强对教师育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与考核,充分利用监督机制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聚焦学生学习效果,讲好每一堂课,关注每一名学生成长成才。
四、专业思政课程建设
学院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根据艺术学院的专业优势,着力推动艺术类专业思政课程群建设。发挥艺术类专业课程显性视觉认识的优势,利用艺术化的创意思维来充分展示当代有担当、有作为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一幅幅美丽的作品,来引导每一名大学生都立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加强文化自信教育
以中华优秀文化来激起师生记忆深处固有基因,通过文化的传承,传递的是中华五千年积淀的优秀人文精神,是做人、做事、爱人、爱国的物化形式,好的人文是一面旗帜,会永远感召人、激励人、指导人。在文化传承中更加重视和挖掘优秀文化所埋藏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远道理,来感悟先人们所予理于物的深刻内涵,从而用优秀的文化来提升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好树人育德的工作。
六、艺术学科做精
学院全体教师积极支持和响应学校提出的,推进“启发式—小班化”教学模式,彻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主动配合学校的发展战略,将逐年减少招生规模。同时改革了招生模式,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推进课程内容更新。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积极推进师徒制教学改革,积极探讨企业嵌入式教学改革,要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主动利用全社会的资源来为学生的成才服务,造就源源不断、敢闯会创的青春力量。最终为实现中国从设计大国到设计强国目标服务,为成功实现艺术学院“业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目标迈进。
学院未来的工作重心以调整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抓手,以构建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适应性强的课程体系为主线,以加强通识教育、博雅教育、专业思政和自主学习有机结合为核心,鼓励教师开设优质通识课、选修课、博雅课,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群体系。坚持通识教育课程、选修课、博雅课要精而新,学科基础课程要宽而坚实,专业基础课程要多而灵活,专业方向课程要广而有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建设。
学院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特点,实施分层次教学,构建多元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凝练 “卓越班”和“工作室制”的经验,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学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学院的人才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