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土尽责铭初心 精耕细作育新人——建设一流思想政治理论课(张健华)
在学校第九次教学工作会议上,夏长亮校长提出,工大要建成一流高校必须要有一流本科,为学校本科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而要建设一流本科必须要有一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学生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奋斗精神、劳动精神等的培养,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灵魂课程。建设一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的嘱托、人民的期望,是工大一流高校、一流本科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一流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有一流理念
叶圣陶曾经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学生心灵沟通、交融的课程,更是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农业”。学院、老师要像农民敬重土地、农事一样,敬重三尺讲台,敬重真理,敬重自己的事业;要像农民精心呵护每一棵幼苗、耐心等待每一棵幼苗成长一样,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内在潜力,点燃学生心灵火炬,与学生共同成长;要向农民顺天而作、不违农时一样,要尊重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
二、一流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有一流教学
学院着眼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以问题为导向,深刻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教学根本问题,改革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围绕“为什么教”的问题,确立“知能情行”四维目标。以增进知识为基础,培养能力为主体,培育情感为核心,践行价值为归宿,层级递进又相互融合,引导学生知心合一、知行合一。
围绕“教什么”,探索“三题合一”式专题教学模式。收集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现实的焦点问题、党的理论中的重点问题和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问题,寻找结合点,提炼“问题”,将“问题”整合为教学研究的“课题”,经过科学研究、集体备课,完善课程教学“专题”。
围绕“怎么教”的问题,探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1+1+1”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堂是主阵地,实践是前沿阵地,网络是拓展阵地。推进“互联网+思政课” 工程,构建“双网联合”式互动平台。建设泛雅课程中心课程网站、推广基于手机APP的手机课程网站,双网功能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形成全时空学习平台。推进“课堂+基地”工程,探索“两个结合”的“实践创新课”。学院已建和在建包括宝坻人民法院、天津天同医养院等多个实践基地,探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两个结合”,把思政课堂搬到企业事业单位、党政机关上,让抽象的理论回归生动的实践,师生一同走进社会看、听、说、行、悟、研,深化理论,升华信仰。
围绕“怎么考”的问题,以“知能情行”为考核目标,革了传统期末考试的命,采取课堂、网络、实践、行为等多种考核方式,全学期分阶段过程性考核,建立全程学习质量监控和教学质量反馈机制。
三、一流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有一流的老师
教师是课程田地的革新建设、学生心灵田地的精耕细作者。医学泰斗裘法祖老先生曾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必须有一流的品德和才识。学院通过加强党组织工作、教师师德规范建设、集体备课、新教师培养机制建设等,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成为所有教师的标杆,努力使所有教师拥有政治家一样的坚定信念和宽广视野、教育家一样的先进教学理念和素质。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努力培养他们对教育事业的虔诚、对学生的热爱、对使命的担当精神。
四、一流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有一流管理
学院将遵循“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就是引领、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的思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长远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和方向引领;领导表率、干部带头,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心凝力聚、温暖互助的学院氛围;注重每一个工作细节,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科学化、人性化水平,为每一位教师安心工作提供方便、舒适、温暖的环境。
天津工业大学建设一流高校、一流本科,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守土有责,必守土负责、守土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