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四方面加强高水平学院建设(李亮玉)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学校《天津工业大学新时代教育思想大讨论实施方案》要求,我院围绕“培养一流人才,建设‘双一流’高校”深入开展了大讨论。
机械工程学院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党委班子率先进行讨论,并在全院大会上安排部署具体工作,要求系室、支部、班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讨论,并召开了教授、系室主任、青年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座谈会,围绕学院党建思政、学科和科研、教学和学生、青年教师培养、学院系室管理等方面工作,就如何促进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学科听取意见和建议。
现代化的大学应有“大师、大楼、大气”,学院要努力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批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拥有能够承载大学办学所需的教学科研场所和仪器设备条件,营造出浓厚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氛围,培养出一批一流人才。
一、学院要把握形势,统筹安排,抓好本科专业质量建设
学院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责任,真抓实干,围绕工程认证标准努力提升学院专业内涵建设,发挥纺织机械特色示范引领,做好新工科“智能制造”专业建设。大学是研究学问创造知识的机构,学术性和教育性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的突出特点,促进科研反哺教学,提升教学水平,大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进科研育人的作用。学院把教学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核心标准,计划与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中石油工程研究院等大型国企加强校企合作,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校内实验实践和课外实训基地的质量和成效,增强本科生实践能力。
二、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
师资是开展一流教学科研的关键。
1.引进2-3名杰出学者:积极实施“海内外高端人才引进培育计划”。与肯塔基大学张裕明教授、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王春晖教授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申报天津市高水平人才计划 ,打造机械工程学科国际化人才师资队伍。
2.引进15名左右国内外高水平青年博士:学院近三年将有10多名教师退休,抓住有利时机,引进可获得国家青年基金水平的博士,促进学院师资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争取“天工杰青”“优青”的突破。
3.培育工作:在机械工程主要研究方向重点选拔有发展潜力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争取省部级人才称号有明显进展。
4.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加强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发展素质教育,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院国际化进程。
大力推进学院国际化进程,与2—3所国外大学有实质性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肯塔基大学进行深层次合作。提高学生和教师开拓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
四、注重学院人文软硬件环境建设
一流的软硬环境是学院发展的重要保障。机械学院以党建工作为抓手,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服务环境,激发各级各类人才积极性,凝聚人心。如:办公环境与文化墙建设、学院网站建设等。在学院内针对不同研究属性,建立分类绩效考核评价奖励机制,进一步激发教师在教学科研一线潜心探索,为学科发展贡献才智。
抓好教育思想,更新观念,以全新的思想理念、务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精神状态、科学的发展举措,全面梳理学院教育中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存在的问题,找到制约学院发展的因素,以研究方向为引领、队伍建设为核心、教学科研平台为支撑、优良环境为保障。建成管理规范、有序、适度规模的现代高水平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