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思路目标 突出内涵建设(桂建舟)

发布时间:2018-12-29文章来源: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 桂建舟浏览次数:517

自2018年10月份以来,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时代教育思想大讨论,围绕“新时代学校发展战略”、“学校思想政治文化建设”、“一流学科引领一流人才培养”等8个专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激发了全校改革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作为新成立的最年轻的学院之一,化学与化工学院全体师生积极投入到了教育思想大讨论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三个根本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学习和讨论,召开不同层面座谈会,集思广益,听取师生对的意见建议。通过学习和讨论,师生一致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并在“如何培养人”这个实践性课题上统一了思想。

一、夯实基础——基础化学教学中润入思政教育

我院基础化学部承担着学校材料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学院及纺织学院等11个专业的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理论课,5门实验课(四大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的教学任务。每年教授的学生达1150名,每名学生除分别要进入四大化学理论课课堂,每人均要进入四大化学实验室独立开展化学实验。在化学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所占比例大,历时长。基础化学课主要开设在第一到第四学期,这一时期正是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将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基础。在基础化学(四大化学)课上,在讲授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融入其中,显得非常自然,也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转变思想——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

学院师生一致认为要转变理念,以本为本,以“一流”的意识来对待每一项工作。在本科教育振兴过程中,回归常识非常重要,要强调学生刻苦学习,严把出口关;要回归本分,转变“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让老师专注教书育人;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各专业要做好通识教育,也要做好专业教育;要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教师管理工作中要关注以下四方面:一是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塑造教师的美好形象。二是帮助教师树立科研的意识。三是广泛搭台,不断地鼓励教师走向台前,充当主角,让教师们用自己的实践解决自己的问题。四要注重筛选,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把困扰教育教学的问题提出来,进行集中讨论,实现以教促研、以研兴教、教研相长。

三、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流学科专业

目前我院各专业已经按照国家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与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了对教学体系、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进行了大范围的修订。应用化学专业在教学方向上紧贴纺织一流学科,突出纺织化学品与精细化工方向,在教学体系中,强调实践性、创新性与综合性,基本解决了目前专业方向较散,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在今年的实践教学环节,新增了课程设计课程,并新开设了两个大型综合实验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化工专业积极梳理专业特色,查找差距,为下一步申报博士点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化学与化工学院作为学校新成立的学院,经过原环化学院多年的建设,在本科教学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如:拥有天津市级精品课程、天津市实验示范中心及天津市级教学团队等,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实力。但是,在新的发展环境和要求下,特别是按照学校“工科做强,理科做优,文科做精”的建设思路要求下,还需要进行精心谋划和布局。以此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为契机,明确办学思路和建设目标,突出内涵建设,坚持“以生为本”、“以德为先”的理念;进一步梳理学科专业特色,凝练学科专业方向,制定出“整体提升、重点突破”的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和学院实际,积极推进化学化工学科与纺织学科、材料学科及环境学科的交叉融合,探索具有工大特色的理科工科背景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整体人才水平,推动学院事业再上新水平。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