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在线开放课程 实现课堂教学革命(王建坤)

发布时间:2018-12-25文章来源:天津市教学名师 王建坤浏览次数:1093

很高兴能借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把我多年来在课程建设,特别是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与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课程是什么?课程是教育最微观、最普通的问题,但它要解决的却是教育中最根本的问题——培养人课程是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短板、瓶颈、软肋,是一个关键问题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这是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关于课程重要性的论述,在这里分享给大家。课堂是什么?课堂是课程的载体,是我们播撒希望,收获未来的试验田,因此,做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要种好责任田

二、课程建设的实践

正是基于对课程及课堂教学的认识,从2003年开始,15年来我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了到课程教学的建设与实践当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中纺织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纺纱原理》,在2003年获得了校级优秀课程,2004年获得了天津市级精品课程,2010年获得了国家级精品课程,2016年获得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通识课程《纺织与现代科技》2012年获得了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成果分别于2013年、2015年、2017年获得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获得了第八届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自2014年开始,我主要开展了《纺织与现代生活》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课堂教学的探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在课程建设方面,依托我校百年纺织学科优势,整合现代纺织最新科技成果与我校纺织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优质教学资源,聚焦现代纺织工程与艺术、科技与时尚的交叉融合,围绕纺织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鉴别、功能时尚凝练知识点,精心打造每一讲教学视频的题目与内容。例如:男耕女织——纺织技术的起源与发展、棉毛丝麻——认识纺织纤维、绫罗绸缎——纺织面料的风格应用、功能服装——点亮美好生活、生态纺织——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感悟中国传统纹样之文化DNA、探究太空的时代离不开纺织复合材料等等。形成了内容丰富、视角独特,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吸引力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方面,依托在线教育合作平台,将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混合、课内课外互动,形成了“导学课领学、线上内容自学、直播课促学、全过程评学”的教学新模式。自上学期开始,开设了直播课,直播课可与本校学生面对面以及远程选课学校学生直接交流互动,未参与直播课的学生还可通过回看随时学习。有效地拓展教学时空,增强教学吸引力与互动性

在教学管理与评价方面,利用教师端的学情分析模块,对学生学习进度、在线讨论、视频观看等学习行为进行实时跟踪与管理;在每一讲教学视频中嵌入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弹题,主动引领与促进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包括考核学生的在线学习进度、论坛活跃度、平时与期末考试成绩,考试试卷由学生随机抽题组卷,实现了全过程评学

在教学效果方面,《纺织与现代生活》是我校建设的第一门在线开放课程,自2015年3月上线运行以来,选课学校与上线学习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受到多所学校的认可与学生的好评在传播纺织前沿知识、先进技术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彰显学校学科优势与办学特色方面效果显著。学生们纷纷在网上论坛留言认为:新颖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于他们,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独具匠心的教学内容充满了奥妙,坚定了他们学习专业、探究未来的信心。

截至目前,除了我校以外,还兰州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全国90所学校选课,选课校次122次,近1万余名学生在线学习,优秀率80%,总体满意度达97%。

经过4年的持续建设、在线运行与开放服务,《纺织与现代生活》课程已经通过教育部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公示。

三、课程建设的体会

课程建设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课程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勇攀高峰。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对课程与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更加努力,不断推动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大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弘扬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建设课程思政精品课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相信有学校学院领导的支持,有广大教师的情怀、格局与担当,我校的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版权所有: 2014 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邮编:300387 津ICP备05004363号 津教备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