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培养要开拓新思路(刘伟)
近一段时间,我校师生干部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大讨论的开展,全校上下各方面的思想、认识和行动都高度统一到落实立德树人的培养任务要求上来。同时,围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堂、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构建,学校还组织了专题研讨会进行深入研讨和分析。在学校围绕十大育人体系进行讨论研究的同时,我想到了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时,在那里体会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我们所提倡的“三全育人”的理念有相通之处。我觉得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南洋理工大学一些好的理念和做法,为我们的人才培养开拓一下新思路,开辟一些新途径。
我觉得在学生培养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教学模式需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要
要探讨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教模式,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模式,以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挖掘提供发展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教学考虑以小组讨论、问题导向、启发式教学为主要形式,辅之以合作学习、移动学习、翻转课堂等多种教育形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实施教学,鼓励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学生利用多媒体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室可以进行配合小组讨论的布局设计,每个小组围绕一张六边形或圆形的课桌而坐,教室的周围墙上设有投影或液晶电视,可以随时把学生的讨论、发言内容显示出来。并且可以考虑错峰上下课,避免教学楼在集中上下课时的拥挤,也有利于减缓食堂就餐的压力。
2、为学生创造舒适便捷的学习生活空间
在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宿舍区、体育馆等校园范围内,建立校园无线网络,方便师生上网学习和查阅资料等。学生住宿区,考虑配备阅读室、活动室、讨论室、多功能大厅等场所,在宿舍区设计活动广场等设施,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充分利用校园内其他公共空间,建立会议空间、教室外学习空间、休闲空间、社团小规模活动空间、研讨空间等。考虑在校内恢复运行电瓶车,增加运行车辆,规定路线和站点,未来可以考虑刷一卡通免费乘车,方便解决师生出行问题。在马路两侧的人行路上,考虑建设遮阳避雨设施,在已经踩出路的草地上直接建设成甬路等等。
3、完善校园内的体育运动设施
校内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馆、健身房等等健身场馆要充分合理利用,室外场地做到设施完善,晚上开启灯光;室内场地、游泳馆等降低使用费,甚至可以考虑部分免费,优先对师生员工开放。鼓励学生在体育场馆举行各种体育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真正做到让大部分学生远离手机,走向操场。可以考虑在泮湖边修建一条塑胶跑道,方便师生进行长跑和散步。经常举办一些专项的体育赛事,丰富学师生的业余生活的同时,让师生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增强师生体质。
4、改革毕业典礼形式和增加校友接纳仪式
毕业典礼可以考虑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分学院或专业进行,在毕业典礼期间,学校也要布置的非常有节日氛围,以此来迎接学生及家长参加毕业典礼。毕业典礼在礼堂进行,每场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毕业生不宜太多,颁发仪式有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院长和教授等参加,入场仪式要简洁隆重。每个毕业生由校长或学术委员会的主席亲手一对一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同时,毕业生的身影和姓名专业等信息会出现在现场大屏幕上。在授予证书学位的同时,毕业生也正式被接纳为校友。整个仪式简洁隆重,也会让人记忆深刻,同时也给毕业生上了爱校荣校的最后一课。